图书标签: 罗兰·巴特 中国研究 历史 文化研究 中国 法国 文化 罗兰-巴特
发表于2024-06-14
中国行日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有温度的历史,有态度的观察,纪录片镜头一样的素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外国学者眼里的七十年代中国。
1974年春天,正处“批林批孔”运动中的中国大地,迎来了一个包括学者罗兰•巴尔特、克里斯蒂娃和作家索莱尔斯在内的五人代表团。他们在20多天中访问了北京、上海、南京、洛阳和西安 等城市,参观了各地的重点景物、历史古迹以及学校、医院、人民公社、工厂。
在这段充满神秘色彩的旅程中,罗兰•巴尔特写了三本日记,详细地记录了他在中国所见到的人和事,并加入了较为个人化的评价。
罗兰•巴尔特,法国著名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与文化评论家。其一生经历可大致划分三个阶段:媒体文化评论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学期(1962—1976),以及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学思想界前后辉映,并被公认为是蒙田以来法国最杰出的散文大家之一。
罗兰•巴尔特在法国开创了研究社会、历史、文化、文学深层意义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方法,发表了大量分析文章和专著,其丰富的符号学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从崭新的角度,以敏锐的目光,剖析了时装、照片、电影、广告、叙事、汽车、烹饪等各种文化现象的“记号体系”,从而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观察和认识世界及历史的方式。晚期巴尔特对当代西方文化和文学的思考进一步深化,超越了前期结构主义立场,朝向有关意义基础、下意识心理、文学本质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认识论问题的探讨。
罗兰•巴尔特对于西方未来学术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其学术遗产对于非西方文化思想传统的现代化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他的思想和研究领域宽广,其作品适合于关心人文科学各领域、特别是文学理论领域的广大读者研读。
2012.029。他在中国寻找性欲,没找到;他在中国寻找“俗套”,到处都是。
评分巴尔特十几次细腻地写他握到的中国男性的手时的感觉
评分我只记住了英俊的工人温润的手……
评分好多砖块,他记录的以及他自己生产的。
评分读起来特别像神经病但也因此显得真实
托J学弟自国内带来罗兰·巴特1974年访华时所写《中国行日记》,今早读完。 巴特在如火如荼“批林批孔”的中国走马观花,所见皆俗套”多格扎“、”砖块“堆砌,难于深入平庸缝隙:“所有这些记录,大概都将证明我的写作在这个国家是失败的(与日本相比)。实际上,我找不到任何...
评分“知识考古学”的爱好者们,似乎永远无法息止他们考据和发掘的热情,即使对那些早已出过全集,盖棺定论的大作家,也从不怠慢,不放过一点点蛛丝马迹。新年(2009)伊始,这些人便伙同出版界为读者炮制出连串的惊喜。如诺奖得主克洛德•西蒙写于70年代的一本北欧游记《群岛与北...
评分 评分1974年,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中国大使馆正式邀请了由法国《原样》杂志的编辑、撰稿人组成的知识分子团体来华访问,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罗兰•巴特与茱莉娅•克里斯蒂娃便在其中。 对双方来说,这都是一次重要的旅行。这些自费到访的观察者都是带着稿约和创作计划而来,...
评分中国行日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