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刘震云 温故一九四二 历史 小说 人性 调查体 中国 文学
发表于2024-06-18
温故一九四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书是作者刘震云和导演冯小刚唯一独家授权的小说和电影故事完整版作品,也是首次面世的刘震云电影版《一九四二》。
刘震云的小说为调查体,简洁而不着一笔作者态度,却准确还原了1942年中国的大时代环境。极为苛刻却慧眼独具的王朔,对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不吝赞誉,力荐给冯小刚。冯小刚说:“我一口气看完,使我对本民族的认识产生了飞跃”,从此“把一九四二烙在了心上……”
电影故事经19年打磨,数易其稿,炉火纯青。书中冯小刚长序为难得一见的“惊世之言”,详尽记述了《一九四二》问世的艰辛与坎坷,极具震撼力!《温故一九四二》被公认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是作家刘震云的首部调查体小说,讲述了一个不能不为人知的、关于饥饿的故事。
刘震云形象地说:1942年河南因旱灾饿死的民众,相当于在那里建了三座奥斯维辛!冯小刚说:“二战时,希特勒和纳粹屠杀犹太人的事情全世界都知道,但在1942年,中国河南旱灾饿死300万人,却很少人知道,不要说外国人,中国人也不知道。刘震云为此写了一本书,我在1993年看到,非常震撼。”
当年旱灾、蝗灾使粮食颗粒无收,哀鸿遍野,三千万民众离乡背井去陕西逃荒。刘震云为重温那段几乎已被这个民族淡忘的历史,走访灾难的幸存者,完成调查体小说,他也由此成为这场灾难的唯一记述者。
小说出版后,王朔几次力荐冯小刚拍成电影,然而从小说到电影,立项、驳回、修改、再立项……经历了19年的艰辛,《一九四二》才得以公映。电影故事中,刘震云以地主老范、长工栓柱、佃户瞎鹿与媳妇花枝一家等灾民的逃荒之路为主线,以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等人的四处斡旋、蒋介石国民政府的不堪境况为副线,比小说更立体生动地再现了面对天灾时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态度。
刘震云,1958年生于河南延津县。198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小说素以下笔辛辣和关注民生为特点。
曾创作长篇小说
《故乡天下黄花》
《故乡相处流传》
《故乡面和花朵》(四卷)
《一腔废话》
《手机》
《我叫刘跃进》
《一句顶一万句》
《我不是潘金莲》等;
总感觉还是没有沉下去
评分看剧情是怎么在审批中委曲求全的……
评分偏軟不看
评分小说太过一般,文字啰嗦粗暴,削弱了本身力量。相比之下电影剧本好太多了,故事、人物、时代就都有了。
评分至今只读过刘震云老师的两部作品,一长一短,皆留下深刻印象;不论是《故乡天下黄花》,还是《温故一九四二》,震云老师笔下,不仅有严肃文学应有的克制与冷静,亦有对于国人人性的挖掘,甚至于对于近现代中国苦难史的思考,这些努力,哪怕未能给出所谓的结果(往往这些结果都易流于浅俗与凡庸),同样值得读者尊敬。单论《温故》这个中篇,格局可谓小中见大,双线索行进的设置很值得推敲,报告文学的形式加之作家的洞察力,所出的成果少了煽情,却多了质问与无奈,如一地鸡毛般的无奈;创伤是《温故》的又一大主题,与“失忆”有关 — 不论主动或是被动,皆为天灾人祸给人留下的疤痕;于文中的受访者而言,简直是印证了“寿则多辱”这句民谚 — 只可惜有显见的元素似被刻意“抹掉”了。电影剧本自是震撼,可惜却少了瞎想,平白添了太多“力道”。
读这本书常常想起胡适离开北大铁心跟着蒋介石走的时候说的那句话:“民主这个东西,在蒋先生那里,是多和少的问题,而在毛先生那里,是有没有的问题。”越读越觉得讽刺,把胡适这样所谓的知识分子脸都打肿了。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中原大地的河南人民,在一九四二年遭了天灾,...
评分去年在老家和发小吃饭,几杯酒下肚之后,趁着酒劲,他说起了自己家里的一些事。 发小红着脸,说:“有一次我去爸妈住的老房子看他们,到了之后突然想喝啤酒,我就打开冰箱门,结果大吃一惊。你猜怎么着?” “怎么着?” “冰箱里啊,已经被各种吃的东西塞的满满的,连放一瓶啤...
评分五个小时,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如果慢慢看,只会有更多的眼泪。 三百万,这三百万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生命,我仿佛能够看到他们的那饥饿的神态,感受到他们的痛苦与无助。 我不想谈论政治上的问题,不谈论战争。这本书我看到的 没有这些被大家所早已熟知的东西。我看...
评分自古河南盡飢荒。 以前或多或少的從書上了解到河南大地自古便是災害頻發,莊稼或是旱災或是蝗蟲,常常顆粒無收,民不聊生。 卻從未想過上個世紀的飢荒的樣子還會是這般不堪入目。 一九四二,單純的提到這個年份大多還是會想到民國三十一年,國共既衝突又合作、日軍侵略華北、國...
评分温故一九四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