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曆史 莊士敦 清末民國 迴憶錄 末代皇帝 傳記 中國曆史 曆史傳記
发表于2024-07-29
暮色紫禁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暮色紫禁城:洋帝師眼中的溥儀與近代中國》是一個莊士敦的懷舊集,以他與溥儀的主要交往經曆為綫索,記述瞭從晚清到民國期間,中國發生的大小事件,如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進京、辛亥革命、張勛復闢、五四運動、馮玉祥逼宮等事件的看法,客觀反映瞭從帝製到共和的艱難過渡。雖然對某些問題有狹隘之處,但一些看法不乏思考的光芒。《暮色紫禁城:洋帝師眼中的溥儀與近代中國》筆觸細膩,還對溥儀的一些生活小事有詳細記錄,如五四運動時期,溥儀閱讀《新青年》;1922年,溥儀將結婚的巨額禮金捐給慈善機構;1923年日本大地震後,溥儀捐款巨大,等等,展示瞭一個聰明、幽默、追求進步卻誤入歧途的溥儀。這些記載對我們今天研究溥儀和民國具有巨大的史料價值。
《暮色紫禁城:洋帝師眼中的溥儀與近代中國》初版於1934年。甫一齣版,就引起轟動,一時洛陽紙貴。莊士敦在其扉頁題字:“謹以此書獻給溥儀皇帝陛下。”溥儀為《暮色紫禁城:洋帝師眼中的溥儀與近代中國》作序:“倉皇顛沛之際,唯莊士敦知之最詳。今乃能秉筆記其所曆,多他人所不及知者。”溥儀被質押蘇聯期間,蘇聯人就是以《暮色紫禁城:洋帝師眼中的溥儀與近代中國》為綫索進行問訊的。《暮色紫禁城:洋帝師眼中的溥儀與近代中國》的史料價值可見一斑。《暮色紫禁城:洋帝師眼中的溥儀與近代中國》也是毛澤東喜歡的書籍之一。據毛澤東的英文教師章含之迴憶,當年他們練習英文文法時,所列的參考《暮色紫禁城:洋帝師眼中的溥儀與近代中國》即有這本書。
1988年,以此書為框架的電影《末代皇帝》獲得瞭第6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奬,該電影也是曆史上第一部獲準進入紫禁城實景拍攝的電影。
莊士敦(ReginaldF.Johnston),英國人,原名雷金納德?弗?約翰斯頓,畢業於牛津大學。l874年齣生,l898年來華,行走中國二十多個省,在華生活三十多年,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後一位具有“帝師”頭銜的外國人。
莊士敦通曉中國曆史,熟悉中國各地的民俗風情,對中國的儒傢、老莊等也有研究,曾任倫敦大學中文教授,指導過文學大師錢鍾書,還撰寫瞭大量關於中國問題的論著。
然而,在中國文獻中,莊士敦被認為是西方文化的代錶,文化侵略的急先鋒,有人甚至認為他是英國特務,藉教英文之機,充當小朝廷與英國使館的聯絡人。
而在英國人的眼中,莊士敦又是一個過於熱心擁抱異國文化的怪人,甚至是一個效忠外國主子的“英奸”,為當時輿論所不容。晚年,莊士敦在自己的小島辦瞭一個陳列館,陳列著溥儀賞賜給他的朝服、頂戴及飾物等。
1938年3月,莊士敦在飽受爭議中去世,終身未娶。
比想象的好一些。文筆比較生動,而且作為當事人的記錄,確實彆有風味。不過作者的主觀性也比較強,感覺有美化溥儀的傾嚮,而且把清政府的問題歸結於內務府,我覺得可能有失偏頗。
評分如果莊士敦能穿越到1960年代看看他的好學生溥儀的《我的前半生》,看看溥儀當時對他的評價,不知道會如何感想啊。不過這書嘛,還是可以看看,畢竟他也是曆史當中的人,是旁觀者也是參與者,隻是他對自己的參與程度,可能高估美化瞭。
評分這麼垃圾的書 怎麼有這麼高的評分麼?
評分洋帝師的角度看待這段曆史
評分還不錯。
(本文刊于2019年11月8日《北京晚报》) 关于溥仪的人生故事,中国读者早已不陌生。透过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和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我们能为溥仪及其时代构建起基本的叙事轮廓,但高伯雨翻译的《紫禁城的黄昏》仍然显得独具一格,它为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新的细节...
評分1、庄士敦连帝制复辟者都很难称得上,他只是带着对一个伟大国度和一个曾经伟大王朝的崇敬之心开始对溥仪的教学。庄士敦的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和人格——能够这样做,一是基于他的品格,庄比很多中国人更像儒者:忠诚、正直;二是由于他的西方民主政治和教育的生活背景...
評分 評分 評分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宣告终结;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率军逼宫,溥仪被迫迁离紫禁城。历史的组织形式从来不单凭某个时间点的质变、某个冰冷决绝的断裂。在这间隔的13年间,落幕的清王朝远未终结,它纠缠着易代生民的鲜活日常向前铺展,并时时由变幻风云的缝隙...
暮色紫禁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