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外国文学 小说 革命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 英国 名著 文学 西方文学
发表于2024-09-08
牛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牛虻》是英国女作家伏尼契的代表作,20世纪50年代引进中国后风靡一时,成为当时年轻人的最爱之一。 意大利青年阿瑟,出身于富商家庭,但成年后毅然投身革命。由于疏忽,他泄漏了机密,使得战友被捕,令青梅竹马的女友琴玛误会,并痛苦地发现自己竟然是崇拜已久的蒙塔奈利神父的私生子。在严酷的现实教育下,他以假自杀为掩护,愤然出走,在外飘泊13年,历经艰辛,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化名“牛虻”,回国组织武装,偷运军火,积极准备起义。最后不幸被捕,面对军方的威胁和生父的劝降,不为所动,从容就义。 《牛虻》还讲述了牛虻与姑娘琴玛白雪般纯洁无暇的爱情,以及对父亲的爱恨交织,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Ethel Lilian Voynich 1864-1960)
1864年生于爱尔兰科克市。原姓蒲尔,父亲乔治·蒲尔是个数学家。她早年丧父,随母由爱尔兰迁居伦敦。1882年,她得到亲友的一笔遗赠,只身前往德国求学;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 其间还曾在柏林大学听讲斯拉夫学课程。1887年蒲尔学成归国,在伦敦结识了流亡在此的各国革命者。其中俄国民粹派作家克拉甫钦斯基(笔名为斯吉普涅雅克)对她影响最大。在他的鼓励下,她曾前往俄国旅游了两年,和彼得堡的革命团体有过联系。
1892年,她和一个受过她帮助、后来从流放地逃到伦敦的波兰革命者米哈依·伏尼契结婚。夫妇一起积极参与俄国流亡者的活动。伏尼契担任了流亡者办的《自由俄罗斯》杂志的编辑,她还出版了《俄罗斯幽默文集》,其中翻译介绍了果戈理和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的作品。伏尼契还结识了普列汉诺夫、札苏里奇,并曾到恩格斯家里作客。
1897年,伏尼契的著名小说《牛虻》出版。苏联作家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曾对牛虻有过高度评价。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大陆,牛虻这个人物曾影响了许多当时的青年(参见刘小枫文)。
伏尼契还创作了其他一些作品。其中有小说《杰克·雷蒙》(1901),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奥利芙·雷瑟姆》(1904),叙述“牛虻”离家出走后13年的经历的小说《中断了的友谊》(1910)。
伏尼契晚年迁居美国纽约,苏联文学界人士曾到她纽约的寓所访问,并为她放映根据小说《牛虻》改编的电影。1960年7月27日伏尼契在纽约寓所去世。
主教是甘道夫,牛虻是蓝眼的杰克斯派若
评分十字形石碑上刻着这样的碑文,「你的惊涛骇浪一阵阵都曾在我的身上卷过。」在我们普遍的感知里,《牛虻》是类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革命小说,但是,革命绝对远远无法涵盖《牛虻》的全部,在我看来,革命仅仅是这部小说的背景,伏尼契真正写的是父子之爱,情人之爱,同志之爱下灵魂的严厉的拷问和痛苦的挣扎,尤其是阿瑟和蒙塔奈利神父两人之间的抉择。离开,归来,再死去,这是牛虻的命运轨迹。我想《牛虻》之前被粗暴的定义为革命小说,可能是因为上世纪的意识形态需要,把牛虻窄化为一个革命斗士的形象,牺牲掉了牛虻身上其他的闪光点,使其具有政治教化的意义,但相对于牛虻的坚毅冷峻和他的爱国热血,他的柔软,脆弱,苦难,血泪,和他的伤疤,跛腿,爱情,才是牛虻最动人的地方。
评分好羞愧现在才读这本书。并不觉得多革命,牛虻参加革命的动机始终没交代清楚。天主之爱与世俗之爱的矛盾是重头戏,蒙塔奈利神父在牛虻葬礼上的那段内心戏才是全书的高潮。
评分2019.06.16很久没这么迅速、流畅、轻松地读完一本外国小说了。
评分很少看书看的涕泗横流,但这本从父子相认那里开始我的眼泪就一直抑制不住啊。个人感觉而言,我觉得比同类型的红与黑要写的精彩,作者将每个人物都塑造的有血有肉,牛虻尤是。btw,我绝对是有点圣徒主教控的……
和刘小枫一样,我从来也不觉得牛虻是一本革命小说,所以每每有人把它和那本炼钢的扯在一起,我都觉得挺搞笑。 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初中一次期中考试前夜。那时候有考前晚上必看漫画的古怪习惯,好像这样就会考得比较好似的。不巧机器猫借出去了,就顺手抓了这本来看。结果被深...
评分《牛虻》 长篇小说。作者:【爱尔兰】艾捷尔•丽莲•伏尼契 李俍民译 1958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 喜欢《牛虻》,是因为喜欢这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牛虻。自从上初中时读了《牛虻》,牛虻就刻在我的心里了。在我成长的那个崇拜高、大、全式英雄的时代,牛虻...
评分《牛虻》,(爱尔兰)艾.丽.伏尼契 著;李俍民 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3年7月北京第1版 1979年2月第12次印刷,定价0.90元。 这是本旧书,从书上的题签可以看出在我之前至少已经从属过两个人了,从79年北京的工人体育场,到1996年武汉的蔡家田,再到前几年我从徐东或是九万方哪...
评分 评分刚刚在网上看到一帖子,问陈奕迅的《单车》究竟是歌颂还是声讨?下面的评论很精彩,大部分人认为这是一首赞颂父爱内敛低调的歌。我初听得时候也是这么觉得,当然中间有参杂的苦涩和遗憾我们也都能感觉得出来。然后帖子里面有人直接贴出作词人黄伟文对这首歌的看法,令我相当惊...
牛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