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第一編 運動中的新文學(1917—1927) 導引 第一章 中國新文學的奠基人魯迅 第一節 魯迅的人生與文學 第二節 魯迅的小說 第三節 魯迅的散文 第四節 魯迅的雜文 第二章 白話新詩的創立發展與郭沫若 第一節 白話新詩的創立發展 第二節 郭沫若的《女神》及其他詩歌 第三節 前期新月派詩歌 第四節 早期象徵主義詩歌 第五節 其他詩人的創作 第三章 現代小說的新探索 第一節 社會問題小說 第二節 自敘傳抒情小說 第三節 鄉土小說 第四章 現代散文的新貌 第一節 《新青年》作傢散文 第二節 “文研會”作傢散文 第三節 創造社作傢散文 第四節 新月社作傢散文 第五章 現代話劇的萌芽 第一節 社會問題劇與早期寫實戲劇 第二節 創造社戲劇與中國現代話劇的抒情傳統第二編 革命的文學(1927—1937) 導引 第六章 革命文學時代的小說 第一節 茅盾與巴金的小說 第二節 老捨與瀋從文的小說 第三節 左翼作傢與東北作傢群的小說 第四節 新感覺派及其他作傢小說 第七章 左翼文學運動時期的詩歌 第一節 中國詩歌會詩人群 第二節 後期新月詩派 第三節 現代詩派 第八章 左翼文學運動時期的散文 第一節 小品散文 第二節 報告文學與其他散文 第九章 革命文學時代的戲劇創作 第一節 曹禺的戲劇創作 第二節 左翼戲劇和廣場戲劇第三編 戰爭格局中的文學(1937—1949) 導引 第十章 戰爭時代的小說 第一節 張愛玲與李劫人的小說 第二節 趙樹理小說 第三節 其他小說 第十一章 戰爭時期的中國詩歌 第一節 艾青、田間與七月詩派 第二節 穆旦與中國新詩派 第三節 其他詩歌創作 第十二章 戰爭時代的散文 第一節 蓬勃發展的散文 第二節 魯迅風格的雜文 第十三章 戰爭時代的話劇 第一節 曆史劇的中興 第二節 大後方話劇的多重奏 第三節 解放區戲劇及其他第四編 當代文學的轉摺(1949—1976) 導引 第十四章 轉摺時期的小說創作 第一節 茹誌鵑和她的《百閤花》 第二節 柳青和他的《創業史》 第十五章 轉摺時期的詩歌創作 第一節 郭小川與賀敬之的政治抒情詩 第二節 李瑛和聞捷的生活抒情詩 第三節 “新民歌”與“天安門詩歌” 第十六章 轉摺時期的散文創作 第一節 楊朔的散文 第二節 秦牧的散文 第三節 劉白羽的散文 第十七章 轉摺時期的話劇創作 第一節 郭沫若的《蔡文姬》 第二節 田漢的《關漢卿》 第三節 老捨的《茶館》第五編 當代文學的啓濛時代(1977—1989) 導引 第十八章 新啓濛時代的小說創作 第一節 王濛的小說創作 第二節 張賢亮的小說創作 第十九章 新啓濛時代的詩歌創作 第一節 歸來的歌:艾青、曾卓和唐浞 第二節 “朦朧詩”:北島和顧城 第三節 “第三代”:韓東、於堅和海子 第二十章 新啓濛時代的散文、報告文學創作 第一節 巴金的散文《懷念蕭珊》 第二節 楊絳與《乾校六記》 第三節 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 第二十一章 新啓濛時代的話劇創作 第一節 現實主義話劇的深化 第二節 現代主義話劇的探索 尾篇 市場經濟與新世紀的到來 第一節 市場化時代的中國文學 第二節 陳忠實與中國小說的繁復狀態 第三節 分歧與喧鬧中的詩歌 第四節 市場化時代的散文創作 第五節 市場化時代的話劇創作 推薦閱讀書目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