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波伏瓦 法国 小说 法国文学 西蒙娜·德·波伏瓦 波伏娃 女权主义 外国文学
发表于2024-06-30
名士风流 I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波伏瓦以自己所处的写作、政治生活圈为蓝本,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知识分子追求与幻灭、希望与失望、沉沦与奋起的命运,刻画出个性鲜明的知识分子形象,有历经磨难而坚守生活信念的作家,有鄙视功名而始终不甘寂寞的精神分析学家,有锐意进取而终于落拓的活动家……
这部小说有纪实的影子,比如罗贝尔可以对应为法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萨特,刘易斯可以对应为作者的美国情人、作家阿尔戈伦,小说开篇献词即点明小说是献给这位美国情人的。当时欧洲文化圈中的活跃分子也许都可从中有所比照。但是,作者还是运用小说写作技巧,不断变化人称,变化叙述者的口吻,变化时间、空间,将全文十二章以交缠的形式展开,既有爱情线索的延续,比如亨利与波尔从热恋到歇斯底里到相互怨恨的关系,罗贝尔与安娜持久、平静的终身伴侣关系,刘易斯与安娜一见钟情、无法厮守的爱情,又有对战争、对道德审判、对知识分子使命的反映、思考,比如樊尚对战时投敌分子的暗杀行动,亨利与罗贝尔关于是否在《希望报》上披露现实弊端的争论。
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者。
1908年生于法国巴黎,1929年获得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5年与让-保罗·萨特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论著《第二性》,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
我恐惧成为波尔,但安娜也好不了多少,这份怯懦与自我的强弱无关。
评分因为每天都在睡前读上50来页左右,所以拖到现在才读完。其实每天都很想一直往下看,想看里面每个人物的发展,看最后战后的知识份子应何去何从。不得不说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抓住了我的心,都那么丰满而真实,似乎都是我身边的朋友,我看见他们的痛苦,挣扎,每个人物都有缺憾,都有恶的地方,这正是最精彩的部分。而除了人物,贯穿全书的是作者一直想探索的知识分子的未来,不仅谈的是战后,而是究竟做一个怎样的知识分子才对得起这一称呼。沾了政治的知识分子可笑,不沾政治的知识分子可悲,一对不起自己,二对不起社会。虽然作者最终没给出个最佳答案,但在文中作者的观念却早已流露,知识分子的职责是用正确的思想引导社会与大众,而政治则是一种方式,只顾自我,没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是遭作者鄙视的。我虽不能完全认同,但为社会做贡献确是种职责
评分花了一个月读完了英文版,背景是二战刚结束的法国,第一部主要是讲亨利和罗贝尔看待时局和自身使命,一章一个主人公视角像SKINS哈哈,第二部是说感情我也就没看,这本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说,个人更倾向于作者的自传
评分我真的不是波伏娃派系。。
评分是否共产主义(或一切其他政治)都要求非黑即白?顺说加缪真惨= =
孩提时代,你就感到自己在为童话伤心——“我信仰上帝,一件洁白的裙服和两只熠熠闪光的翅膀在天堂的更衣室等着我。我躺在绒被上,合抱着双手,任凭自己沉醉在天堂的极乐之中。有时,我在睡梦中自言自语:‘我已经死去。’……死亡的沉寂,我恐怖地发现了它。一条美人鱼在海边...
评分这本书只是随手看看,奇妙的是,与我这段时间的所思所想互为印证。 去年年尾啃保罗·奥斯特的《4321》时,感觉有些窒息,并非因为字数,而因为主角拥有四次人生,生存空间仍然逼仄:知识分子、贫穷、报纸、写作、艳遇、意外死亡。难道,知识分子关心的就只是知识分子关心的那点...
评分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但是也没有那么差 只是喧哗中有少许的风流 风流中不是那么味道 我们只是我们 还是能是谁
评分(从注销的旧账号处搬运过来) 波伏瓦女士是绝无异议的光源,身上时刻散发着瓦数超强的光芒,1949年的她更以惊世之作《第二性》照亮了大半个欧洲。你可以说她是女权运动家、女性楷模,也能称她为哲学家、社会学者,再又剧作家或小说家她也一样担当得起。透过波伏瓦的作品和身...
评分名士风流 I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