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陈丹青 音乐 随笔 艺术 散文 文化 散文随笔 人文
发表于2024-06-15
外国音乐在外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外国音乐在外国》是陈丹青之前文集《陈丹青音乐笔记》(2002)的增订版,除增加四篇长文记述欧游音乐观感、删去一篇《多余的素材》已经收录的《钢琴与阶级》之外,另配以精彩图片飨人眼目,全书彩色印刷,纸张柔软细腻,堪称他诸本文集中最为风雅的制作。
2002年,文集初出之际,陈丹青原拟采用内文篇名《外国音乐在外国》为书名,大意是说,人在纽约写给国内读者看,但为编辑改作《陈丹青音乐笔记》,此番再版,恢复原拟书名,不过此时陈丹青已在国内定居十年,谈及书名的变更,他说出另一层意思:“今岁尤其是少说为佳的一年……谈论艺术真是既风雅,又安全……连书名也规避了境内的话题与是非,单说外国音乐在外国。”
1992年,陈丹青受《音乐爱好者》杂志之邀,开始持续写作,遂“开了份宽窄莫辨的旁门左道”。从最初的《灵堂琴声》(1992)到刚刚写成的《在维也纳》诸篇(2009),此书收录文章的写作时间跨度近二十年,堪称陈丹青书写生涯之标本。
此书谈论音乐,以古典为主,兼及流行与民族。作为画家、作家而谈音乐,陈丹青说自己不过是假音乐之名义,而行趣味的批判。他之书写音乐,不单就音乐本身着墨,而是关注音乐所席卷的人生与性命,关注音乐背后的文脉与文化,由此而获致独特的境界与气韵。
此书封面亦由陈丹青亲手设计。原本选择四种颜色,打样以取其一;不过打样出来,颜色均称理想,最后决定,选择三种颜色,制作三种封面,任凭读者选择。此举或为国内首创,虽于发行上有些麻烦,但于读者,却是增加了选择的空间。陈丹青谈及这三种颜色,说是在欧洲建筑中均属常见,而国内却少有使用且用得好的。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以同等学力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赴纽约定居,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定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
买到这书初版的时候,我还是大一学生,糊里糊涂,新版觉得贵,一直未买,万没想到在香港看完。
评分买到这书初版的时候,我还是大一学生,糊里糊涂,新版觉得贵,一直未买,万没想到在香港看完。
评分“神”不够聚,常莫名顾左右而言他,但意气风发却仍是那唯一唯一的陈丹青。
评分这书装帧的真不错……
评分“我来早了,贝多芬不在家”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听到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片段,正激昂着,也仿佛是正“生气”着。陈丹青本人显然更喜欢第九,不厚的一本书里,出现了多次“第九”。 以一个画家的身份来写音乐,虽然隔行,却也“不隔”。我对音乐没有多深的了解,我不知道他说的那些“对不对...
评分读了几本陈丹青的书,个人比较喜欢《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和《陈丹青音乐笔记》。 撇开内容和言论,读他的文章很舒服,不是行云流水,不是处处快感,不是内容深究,不是文字潇洒;陈丹青的文字就是说不出来的感觉,不是一个“好”字可以概括的;如果说陈丹青的文笔多精...
评分1,谁在说话,比说的内容更重要。这书主要就靠封面上的那名字才卖得掉。 2,胜在视角独特:画家的长处和惯性思维,为音乐加上视觉的维度。看完这本刚好看傅雷家书,傅雷反复督促傅聪去美术馆看油画,更好地理解古典音乐的情境。。。 3,90年代在美国的陈丹青很穷。 4,陈说...
评分前天办公桌子上放了一本《陈丹青音乐笔记》。竟然不知道是谁给我带的。 因为无言,所以感激。情谊两相知了。我且受用这无言的馈赠。 现在读完了。(我将还给谁呢?) 我不懂音乐,尤其对古典音乐。唯一爱上的就是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深沉舒缓,...
评分本人本来就很喜欢陈丹青,因为作为一个艺术家,他非常的谦卑,总是说自己的画风画法已经过时,但是他的作品却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一个文化活动家,却说自己是没有文化的,但是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却超过了一般的文化人。 读这本书是在一个老师的琴房无意中发现...
外国音乐在外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