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者與他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我者與他者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許倬雲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
2009-10-5
208
NT$240
9789571351070

图书标签: 历史  许倬云  港台版  歷史  想要    中国  taiban   


喜欢 我者與他者 的读者还喜欢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笔趣阁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6-22

    我者與他者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我者與他者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我者與他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描述

    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先生,素來致力普及歷史教育,這次他以「認同」為題,深入淺出,以獨特的「系統」概念,呈現中國的舒卷與發展,從人類聚居之初一路談到國共內戰的中國。書中以六個系統分析「我─他」的形成與崩裂,分別是,一、中國與其他國族的互動,二、中國本部與邊陲族群的互動,三、中央政權與地方社會的互動,四、社會上層與下層的互動,五、市場經濟網絡的運作,六、文化學術層面,主流「正統」與「異端」挑戰者之間的互動。這六個系統內部不斷變動,牽動彼此,又因彼此牽動改變了系統。因此以系統的角度來看「我─他」關係,則其變動不居乃是歷史常態。不論政權如何輪替,經濟如何發展,國家思想主流由誰占據,「中國」的本質毋寧是不斷變化的系統,一個不斷發展的秩序。後論中,作者回歸現實,感慨現代認同觀念的植入,僵化了「我─他」界線;此外,都市化與全球化帶來的疏離,讓人類連最基本的地方與社區認同,都散逸在現代遷徙與經濟活動當中。相較時下紛擾的統獨意識形態之爭,本書的歷史縱深提供了另一種思考「中國」的冷靜視角。

    介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先生,素來致力普及歷史教育,這次他以「認同」為題,深入淺出,以獨特的「系統」概念,呈現中國的舒卷與發展,從人類聚居之初一路談到國共內戰的中國。書中以六個系統分析「我─他」的形成與崩裂,分別是,一、中國與其他國族的互動,二、中國本部與邊陲族群的互動,三、中央政權與地方社會的互動,四、社會上層與下層的互動,五、市場經濟網絡的運作,六、文化學術層面,主流「正統」與「異端」挑戰者之間的互動。這六個系統內部不斷變動,牽動彼此,又因彼此牽動改變了系統。因此以系統的角度來看「我─他」關係,則其變動不居乃是歷史常態。不論政權如何輪替,經濟如何發展,國家思想主流由誰占據,「中國」的本質毋寧是不斷變化的系統,一個不斷發展的秩序。後論中,作者回歸現實,感慨現代認同觀念的植入,僵化了「我─他」界線;此外,都市化與全球化帶來的疏離,讓人類連最基本的地方與社區認同,都散逸在現代遷徙與經濟活動當中。相較時下紛擾的統獨意識形態之爭,本書的歷史縱深提供了另一種思考「中國」的冷靜視角。

    --------------------------------------------------------------------------------

    作者介紹■作者簡介

    許倬雲

    江蘇無錫人,一九三○年出生,求學於臺灣和美國,一九六二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先後執教於臺灣、美國和香港多所知名大學。現為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學系榮休講座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學貫中西,善於運用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治史,研究領域主要在中國文化史、社會經濟史和中國上古史。代表著作包括《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漢代農業》、《西周史》、《萬古江河》等。

    --------------------------------------------------------------------------------

    本書目錄作者自序

    江山風雨晦,長河萬古流(梁元生 黎明釗)

    引言

    1. 史前時代

    2. 殷商時代

    3. 周代封建的天下

    4. 戰國時代的列國體制

    5. 中國世界的形成

    6. 漢代的中國

    7. 帝國系統的衰變

    8. 族群「主」與「客」的轉化

    9. 「我」、「他」的大混合

    10. 唐代的中國

    11. 宋代:列國體制下的中國

    12. 蒙古的時代

    13. 明代中國

    14. 滿清帝國

    15. 近代的變化

    16. 國共兩黨的中國

    後論

    許倬雲著作目錄

    我者與他者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著者简介

    許倬雲

    江蘇無錫人,一九三○年出生,求學於臺灣和美國,一九六二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先後執教於臺灣、美國和香港多所知名大學。現為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學系榮休講座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學貫中西,善於運用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治史,研究領域主要在中國文化史、社會經濟史和中國上古史。代表著作包括《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漢代農業》、《西周史》、《萬古江河》等。


    图书目录


    我者與他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笔趣阁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好姑娘送的书。

    评分

    好姑娘送的书。

    评分

    好姑娘送的书。

    评分

    修改了原港版中的一些错误。有启发之处,但许氏似过于执着所谓内外、我他分野,中央与地方关系和经济网络扩大似不能硬塞进这个框架中。文化为中心的视角,愈发将中国视为一个文化/文明体,我他分野在历史上的变动似乎昭示着,地理上的固定并非中国/天下中心的主要线索,而是每个朝代随着征服疆域的扩大、核心经济区域的变化和都城变动而有所不同,反而是文化上的我他分野最为历代汉人朝廷及入住中原的异族朝廷所重视,且汉唐以来整个分野其实呈外扩状态,附庸王化者均可纳入我者范围,但自唐代起已不能单以文化、而必须以军事和权谋和政治抗衡来抵挡异族政权,实际上已将天下中心之我退化为东亚盟主之我,历经宋代明代面对异族强大压力,则彻底内收为贬斥他者、自保我者的封闭观念而已(在此意义上许氏将葛兆光提出的中国国家意识从宋前推到唐了)。

    评分

    修改了原港版中的一些错误。有启发之处,但许氏似过于执着所谓内外、我他分野,中央与地方关系和经济网络扩大似不能硬塞进这个框架中。文化为中心的视角,愈发将中国视为一个文化/文明体,我他分野在历史上的变动似乎昭示着,地理上的固定并非中国/天下中心的主要线索,而是每个朝代随着征服疆域的扩大、核心经济区域的变化和都城变动而有所不同,反而是文化上的我他分野最为历代汉人朝廷及入住中原的异族朝廷所重视,且汉唐以来整个分野其实呈外扩状态,附庸王化者均可纳入我者范围,但自唐代起已不能单以文化、而必须以军事和权谋和政治抗衡来抵挡异族政权,实际上已将天下中心之我退化为东亚盟主之我,历经宋代明代面对异族强大压力,则彻底内收为贬斥他者、自保我者的封闭观念而已(在此意义上许氏将葛兆光提出的中国国家意识从宋前推到唐了)。

    读后感

    评分

    一本九万字的小书,内容却落英缤纷包罗万象,许倬云老师胸中有宏大的历史棋局,轻松解释了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民族融合及中国和外部的关系。吐血推荐给同龄人当枕边书,它能让你读过的历史课本成为废纸。他说:“其实我们都是蛮夷。”

    评分

    我者与他者,是留美的徐卓云先生写的一本书,运用的也是最近流行的大历史写法。 作者提出的问题主要是我者也就是中国,究竟是怎么存在的?他在2000年的发展中是否出现了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变化,或者文化综合体的变化,而他者,是怎样与我者分离的,与我者融合的,总的来说也...  

    评分

    所谓我者与他者的区别就是借由你我的差别来重新认识我是谁。 现在的中国是否还是以前的中国,我们重新定义的中国是如何从历史中形成的。 许试图从文化、政治结构和经济网络来对中国进行论述,因此天下是文化上的,而朝代是政治上的。天下是以中原为圆心,向四周扩散。而朝代则...  

    评分

    一口气读完,畅快至极。这样的视野,这样的探索,这样的文字,除了痛快,难有别的描述。 中国在今天的世界里,身份是什么? 这个问题,国关学界这几年也开始热烈讨论,但就事论事而已,偶尔能追溯到朝贡体系,已属不易。 许倬云的书,从夏商周开始。先是中国的中国,然后是亚洲...  

    评分

    一本九万字的小书,内容却落英缤纷包罗万象,许倬云老师胸中有宏大的历史棋局,轻松解释了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民族融合及中国和外部的关系。吐血推荐给同龄人当枕边书,它能让你读过的历史课本成为废纸。他说:“其实我们都是蛮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我者與他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twxs8.cc All Rights Reserved. 笔趣阁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