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考古 張光直 考古學 曆史 人類學 學術 文化 中國
发表于2024-06-18
考古學專題六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考古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它對曆史學研究又能提供什麼樣的助益?張光直先生的《考古學專題六講》雖然並不是為瞭解答這兩個問題而寫,但無意中卻給瞭我們相當令人滿意的答案。對一個想瞭解什麼是“考古學”以及考古學對史學研究有何助益的史學研究者而言,《考古學專題六講》不失為最簡要而又富啓發性的一本小書。
增訂本新增90年代後期,作者生前最重要的幾篇學術著述,可以說代錶其對中國文明的起源、中國考古學最有價值的觀點。
張光直(1931-2001)當代考古人類學傢。生前任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係教授、颱灣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曆年被選為美國科學院及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颱灣中研院院士。所著《中國青銅時代》等多種作品由三聯書店齣版。
不算很係統的入門,有些觀點我不是很認同
評分非常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專業名詞較多看得也不纍。就是範圍小瞭點……不過少而精吧。前三章和第六章蠻有趣的。
評分怎麼說呢,我對考古不是很感興趣的,記得大一的考概課大概隻去瞭三次吧,以這樣的水平來看這書,我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瞭。對我來說,這書的第一講和第六講比較有意思,其他幾講比較專業,考古術語較多。
評分第六章。除開介紹性的部分外,張先生本人的主論點見美術神話與祭祀。
評分1. 起源論:整個宇宙是一個有機的連續的互相聯係互相作用的整體,且不是被創生齣來的 - “氣”的形式 2. 世界形象:中軸之柱(世界樹),串起三層(多層)宇宙,每層四象限。祖先神住上層,活人和動物住中層。巫師藉助法器和動物與上層溝通。 該世界沒有絕對至上力量的人格或非人格力量。相反,這是建立在規律和技術等自然法則上的世界。運用各種技術(巫術)可以影響各層次各種存在達到各種目的[人神可以互相操控] 3. 人的地位: 人與動物,與萬物地位相同。和自然不是對象化狀態。人與動物是夥伴,可以互相轉型,都靠天吃飯。 4. 靈魂-物質觀:萬物(所有物質,所有現象)有靈;人與動物的靈魂/生命力在骨骼內;靈肉可分,靈可以四處遊蕩 5. 入迷/迷魂失魂技術
说起考古学家,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神秘而严厉的,不管是待人接物时的不苟言笑还是字里行间里的缜密严谨都让人望而却步。初识考古,觉得老师们中间固然有“别具一格”者,但大都和蔼可亲并不如想象中骇人,心中顿时些许释然。 可是,一旦独自翻阅考古报告和研究著...
評分在當代學界,余英時、許倬雲和張光直這三位從事中國研究的台灣學者,雖長年身在北美而始終密切地關注中國,對北美中國學和中國國內的文史研究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他們年歲相近(余、許兩位都是1930年出生,張比他們小一歲,不過很可惜,張已於2001年逝世),是二戰後此一領域華...
評分说起考古学家,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神秘而严厉的,不管是待人接物时的不苟言笑还是字里行间里的缜密严谨都让人望而却步。初识考古,觉得老师们中间固然有“别具一格”者,但大都和蔼可亲并不如想象中骇人,心中顿时些许释然。 可是,一旦独自翻阅考古报告和研究著...
評分在當代學界,余英時、許倬雲和張光直這三位從事中國研究的台灣學者,雖長年身在北美而始終密切地關注中國,對北美中國學和中國國內的文史研究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他們年歲相近(余、許兩位都是1930年出生,張比他們小一歲,不過很可惜,張已於2001年逝世),是二戰後此一領域華...
評分考古學專題六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