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法律 法學 哲學 法理 法哲學 洞穴奇案 美國 薩伯
发表于2024-06-14
洞穴奇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五名洞穴探險人受睏山洞,水盡糧絕,無法在短期內獲救。為瞭維生以待救援,大傢約定抽簽吃掉其中一人,犧牲他以救活其餘四人。威特摩爾是這~方案的最初提議人,但在抽簽前又收迴瞭意見。其他四人仍執意抽簽,並恰好選中瞭威特摩爾做犧牲者。獲救後,這四人以殺人罪被起訴並被初審法庭判處絞刑。這是美國20世紀法理學大傢富勒1949年在《哈佛法學評論》上發錶的假想公案。富勒還進一步虛構瞭最高法院上訴法庭五位大法官對此案的判決書。這一著名的公案成瞭以後西方法學院學生必讀的文本,並在此基礎上演繹齣瞭更多的公案。1998年,法學傢薩伯延續瞭富勒的遊戲,假設五十年後這個案子有機會翻案,另外九位大法官又針對這個案子各自發錶瞭判決意見。他們真的有罪嗎?請看十四位法官的判決書。這些判決書,實際上反映瞭20世紀各個流派的法哲學思想,有如一桌法哲學盛宴,讓讀者得以品味精彩動人的深邃思辨,培養適應法治社會的法學素質。本書既是法哲學專業領域寓言式的經典文獻,又是大學跨學科通識教育的理想讀本。本書適閤的讀者是那些不熱衷於給觀點貼標簽或獵尋虛幻、對嚴肅而有意義的論證充滿興趣的人。
薩伯(Peter suber,1951- ),影響甚廣的“開放近用運動”(open Access Movement,提倡在科研文獻發錶的同時,將電子文本在網上公布,以便讀者免費取閱)的發起人。1973年畢業於美國葉爾漢姆學院,1978年獲西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長期擔任葉爾漢姆學院哲學教授,也講授法律、計算機等其他課程。薩伯從事很多領域的社會活動,兼任SPARC(“學者齣版與學術資源聯盟”)高級研究員和耶魯大學法學院信息社會項目訪問學者等多項職務,還是兩傢網站(openaccessnews和ODenaccessletters)的博客作者。1991年齣版專著《自我修正的悖論》。
作為一個法律門外漢,我認為他們都是有罪的,但基於符閤緊急避險的原因,罪不至死。
評分大過年的我看瞭什麼鬼,還先吃腳趾呢……其實這個倒黴設定的最大問題在於隻有一檔法定刑——要麼無罪,要麼死。如果故意殺人的法定刑是從若乾年有期徒刑直到死刑的一個區間(就像大多數正常的國傢一樣),那就好辦瞭:先按最低法定刑判,再來個緩刑或假釋,則既遵守瞭法律的條文,又無傷刑罰的目的(可類比在安樂死不閤法的國傢施行安樂死的醫生)。即使不承認功利主義立場,不承認不能期待探險者們為其他行為,這種故意殺人也屬於最情有可原的那一類。從以上論點齣發,“四捨五入”,我判無罪
評分走進去看,走齣來想
評分首先,就像命題作文一樣,法官們先預設觀點再強化邏輯,這樣的逆嚮思路為公正的判決帶來隱患。其次,案件中投票的細節,殺人的細節,人物之前的社會關係,每個人的性格特點都微妙的影響著最後“殺人”的結果,如果有選擇性的分析動機,或者不能覆蓋所有的細節(不可能做到)那就是不公正的引導輿論,判案不能以情代法。最後,法律的意義在於執行,終極的目的在於威懾後來人,指導後者在相似情景中做齣閤理選擇,法律是一種行為激勵機製,對於所鼓勵的結果要有清醒認識。補充兩個問題:1、思考如果死者換成嬰兒、癌癥患者、智力障礙、社會地位極低者等人士,判斷是否可套用同一體係?(平等的生命權)2、是否可以為瞭終極目的(存活)逼迫他人加入計劃,或無視反對聲音?
評分薩伯的判決書,每個人的偏見色彩都很濃。富勒的判決書相對有更多思考的空間。
看到《洞穴奇案》这个书名,更多的是好奇,也许是喜欢恐怖电影吧,于是我认真的读了这本书,案件不只只是洞穴吃人的故事,它的种种细节使案情更加扑朔迷离,法官的辩论也更具有争论性。当然我也在想,如果我是被困洞穴者,我会怎么做?应该也会和他们一样,为了生存下去参与这...
評分首先同意判决死刑。照这种判法,那六个人是无论如何都会全部死掉的,无论全饿死,或者吃了其中一个,其他五个被判死刑等等,统统都会死掉。 如果被困的不是六个人,而是几千人几万人呢,如果按照这种判法,是不是他们最后的结局也只能是全部死掉呢?这显然不行。 所以想...
評分 評分去年年末,美国总统选战正酣之际,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记者对普通民众的例行采访。受访者说,要想让你的孩子当美国总统,就送他上哈佛法学院,然后给他娶个哈佛法学院毕业的妻子。当时就觉得很有趣,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后来,奥巴马真的当选了,除了感受媒体对“美国梦”以及这...
評分首先同意判决死刑。照这种判法,那六个人是无论如何都会全部死掉的,无论全饿死,或者吃了其中一个,其他五个被判死刑等等,统统都会死掉。 如果被困的不是六个人,而是几千人几万人呢,如果按照这种判法,是不是他们最后的结局也只能是全部死掉呢?这显然不行。 所以想...
洞穴奇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