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法律 法学 哲学 法理 法哲学 洞穴奇案 美国 萨伯
发表于2024-06-14
洞穴奇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五名洞穴探险人受困山洞,水尽粮绝,无法在短期内获救。为了维生以待救援,大家约定抽签吃掉其中一人,牺牲他以救活其余四人。威特摩尔是这~方案的最初提议人,但在抽签前又收回了意见。其他四人仍执意抽签,并恰好选中了威特摩尔做牺牲者。获救后,这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这是美国20世纪法理学大家富勒1949年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假想公案。富勒还进一步虚构了最高法院上诉法庭五位大法官对此案的判决书。这一著名的公案成了以后西方法学院学生必读的文本,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出了更多的公案。1998年,法学家萨伯延续了富勒的游戏,假设五十年后这个案子有机会翻案,另外九位大法官又针对这个案子各自发表了判决意见。他们真的有罪吗?请看十四位法官的判决书。这些判决书,实际上反映了20世纪各个流派的法哲学思想,有如一桌法哲学盛宴,让读者得以品味精彩动人的深邃思辨,培养适应法治社会的法学素质。本书既是法哲学专业领域寓言式的经典文献,又是大学跨学科通识教育的理想读本。本书适合的读者是那些不热衷于给观点贴标签或猎寻虚幻、对严肃而有意义的论证充满兴趣的人。
萨伯(Peter suber,1951- ),影响甚广的“开放近用运动”(open Access Movement,提倡在科研文献发表的同时,将电子文本在网上公布,以便读者免费取阅)的发起人。1973年毕业于美国叶尔汉姆学院,1978年获西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长期担任叶尔汉姆学院哲学教授,也讲授法律、计算机等其他课程。萨伯从事很多领域的社会活动,兼任SPARC(“学者出版与学术资源联盟”)高级研究员和耶鲁大学法学院信息社会项目访问学者等多项职务,还是两家网站(openaccessnews和ODenaccessletters)的博客作者。1991年出版专著《自我修正的悖论》。
大过年的我看了什么鬼,还先吃脚趾呢……其实这个倒霉设定的最大问题在于只有一档法定刑——要么无罪,要么死。如果故意杀人的法定刑是从若干年有期徒刑直到死刑的一个区间(就像大多数正常的国家一样),那就好办了:先按最低法定刑判,再来个缓刑或假释,则既遵守了法律的条文,又无伤刑罚的目的(可类比在安乐死不合法的国家施行安乐死的医生)。即使不承认功利主义立场,不承认不能期待探险者们为其他行为,这种故意杀人也属于最情有可原的那一类。从以上论点出发,“四舍五入”,我判无罪
评分09年买的书,18年即将离开法律圈子时终于看完了。富勒的前五篇充满法哲学的魅力,令人深深感动于法律人不折不挠的勇气和担当。后面九篇则是博人眼球般强行拗理论,如现下的法律人,浮躁强势地标榜自我,匠气十足。好像已经没有人去潜心探求法律是什么,而都在争论法律能做什么或是应当做什么。嗯,翻译好烂欧。
评分富勒的伟大绝不仅仅限于法学范畴,而是在更广阔的意志世界里。他把五种论点作为现象纳入案件本身,使之成为一个内部激烈冲突的宇宙,让读者通过观察这个小小西洋镜去体悟世间这不可解的矛盾,以及宇宙的多变无常。萨伯后续的九篇则是典型的学科细分化之产物,只是在部分论点里导入了诸如边沁的功利主义等相关知识,与富勒娴熟的古典哲思技艺相比确实有不小差距。
评分萨伯的判决书,每个人的偏见色彩都很浓。富勒的判决书相对有更多思考的空间。
评分富勒的伟大绝不仅仅限于法学范畴,而是在更广阔的意志世界里。他把五种论点作为现象纳入案件本身,使之成为一个内部激烈冲突的宇宙,让读者通过观察这个小小西洋镜去体悟世间这不可解的矛盾,以及宇宙的多变无常。萨伯后续的九篇则是典型的学科细分化之产物,只是在部分论点里导入了诸如边沁的功利主义等相关知识,与富勒娴熟的古典哲思技艺相比确实有不小差距。
1、正如伯纳姆法官的意见,这几个人完全可以等到其中一个饿死再吃他的尸体,斯普林汉姆法官辩称等一个人饿死的时候其他人可能也快死了,是的,但这种情况下的生存率是存在的,而且和没有希望相比还是无限之高,也就是说,这几个人根本没有到无从选择的地步,这是此案和卡涅阿德...
评分我试图用抬杠的方式把14个法官的意见展现出来,只说有罪无罪(但其实持同一方意见的法官之间,给出的理由也大相径庭,我尽量模糊掉这一部分),写到后面我自己都要精神分裂了。至于结果有罪无罪,书中最后是在意见全部持平的情况下判处死刑的,而你怎样认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评分1、正如伯纳姆法官的意见,这几个人完全可以等到其中一个饿死再吃他的尸体,斯普林汉姆法官辩称等一个人饿死的时候其他人可能也快死了,是的,但这种情况下的生存率是存在的,而且和没有希望相比还是无限之高,也就是说,这几个人根本没有到无从选择的地步,这是此案和卡涅阿德...
评分首先,当面对着一个如此复杂和矛盾的案件时,我完全同意弗兰克法官的观点,即所有依靠不甚精确甚至自相矛盾的法律条文来断定被告有罪或无罪的的判决结果统统都不过是法律语言包装之下的个人意见。如果单单在法理上就既有诸如“故意杀人”和“有意杀人”此类的争执,又有“免责...
评分首先同意判决死刑。照这种判法,那六个人是无论如何都会全部死掉的,无论全饿死,或者吃了其中一个,其他五个被判死刑等等,统统都会死掉。 如果被困的不是六个人,而是几千人几万人呢,如果按照这种判法,是不是他们最后的结局也只能是全部死掉呢?这显然不行。 所以想...
洞穴奇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