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思想史 历史 张灏 中国近代史 譚嗣同 海外汉学 張灝 历史(除明清、晚清、民国)
发表于2024-06-16
烈士精神與批判意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譚嗣同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位有特殊歷史意義的思想家。他的一生只活了三十六年,而他出現在歷史舞台上,只不過三、四年的時間,但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卻留下了光彩的事跡、感人的身世和深遠的影響。這本小書,不是譚嗣同的傳記,而是透過他的一生行跡和他的作品,刻畫出他的思想發展,他的心路歷程。本書分述譚嗣同的一、性格、身世與環境,二、心路歷程之一──宗教心靈的湧現,三、心路歷程之二──影響和變化,四、心路歷程之三──由保守到激進,五、仁學。
張灝為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1957),美國哈佛大學碩士(1961)、博士(1966),美國俄亥俄州大學歷史系教授(1968-1998),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教授(1998- ),現任職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教授。
專長為中國近代思想史、政治思想史,曾獲得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研究獎金(1975-1976)、美國學術團體聯合會研究獎金(1972, 1979-1980)、王安東亞學術研究獎金(1985-1986),以及中央研究院院士(1992)等各項榮譽。中文著作有《烈士精神與批判意識》、《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均由聯經出版。英文著作有:Liang Ch'i-ch'ao and Intellectural Transition in China, 1890-1907, Harvard East Asian serie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以及Chinese Intellectuals in Crisis: Search for Order and Meaning , 1890-1911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7)。*
張灝先生對譚嗣同的分析是我看過最好的,無人能出其右。
评分張灝先生對譚嗣同的分析是我看過最好的,無人能出其右。
评分張灝先生對譚嗣同的分析是我看過最好的,無人能出其右。
评分張灝先生對譚嗣同的分析是我看過最好的,無人能出其右。
评分張灝先生對譚嗣同的分析是我看過最好的,無人能出其右。
我认为此书有几个值得注意的要点:1.对于谭激进思想的内在理路,张灏回溯到儒家仁与礼的矛盾,并且对张载《西铭》作了一个异于传统道学的诠释,突出了杨时批评的合理性,这显然是个有意的思想史错误。离开这一点,这部书的解读将大打折扣。但这种论证的需要是否经得起推敲,需...
评分1898年,随着六颗人头的落地,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划上了一个惨烈的句号,康梁流亡,所有与新政有关的人,不是被罢官,就是被流放,成了近代中国史上一件不忍触碰的伤痛往事。尤其是“戊戌六君子”横死菜市口的惨状,提及更是令人唏嘘不已。但从增量历史观来说,正是他们的鲜血...
评分我认为此书有几个值得注意的要点:1.对于谭激进思想的内在理路,张灏回溯到儒家仁与礼的矛盾,并且对张载《西铭》作了一个异于传统道学的诠释,突出了杨时批评的合理性,这显然是个有意的思想史错误。离开这一点,这部书的解读将大打折扣。但这种论证的需要是否经得起推敲,需...
评分我认为此书有几个值得注意的要点:1.对于谭激进思想的内在理路,张灏回溯到儒家仁与礼的矛盾,并且对张载《西铭》作了一个异于传统道学的诠释,突出了杨时批评的合理性,这显然是个有意的思想史错误。离开这一点,这部书的解读将大打折扣。但这种论证的需要是否经得起推敲,需...
评分谭嗣同曾用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道出其使命感,但是他的仁糅合了墨子摩顶放踵的任侠精神、普救众生的大乘菩萨精神和基督教士冒险犯难的传道精神。 结论 谭嗣同的思想有其特殊性,也有其代表性。因为有其特殊性,我们无法以清季知识分子间的主要论战(如今古文之争...
烈士精神與批判意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