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发表于2024-06-14
惜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惜别》是止庵在母亲故去三年后,追忆往昔的至情之作,也是他遍览中外典籍,直视生死的哲思之作。此次经精心修订,增补部分内容。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母亲的手泽与作者的追忆交替串联起母亲生前的一个个细节:端午节五芳斋肉粽的滋味,古稀之年初当模特的喜悦,病中阅读的几百本推理小说,以及最后一个春节里的烟花……字里行间浸透了一位平凡母亲对生命极致的热爱,和止庵对母亲无限的缅怀。
母亲的离世,促使止庵在前人的生死议论间上下求索,讨论生与死这一和每个人休戚相关,但又永远难以解读的哲学问题:怎么看待死,其实就决定了怎么对待自己的生。
这是一部根本之书,成长之书,充满永恒的况味与慰藉。如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心之所爱,看完这本书,或许能让人生的遗憾少一点,活得更好一些。
止庵,传记、随笔作家,著有《惜别》《画见》《周作人传》《神拳考》《樗下随笔》《云集》等。
最喜欢母亲写的日记与信,琐碎且真实
评分最喜欢母亲写的日记与信,琐碎且真实
评分一本让人感同身受的书。很奇怪,我十分喜欢读作者母亲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记述坐了几路公交、回家时有多饿、吃了什么东西、便宜了几块钱、看灯展有多值……在这种倍感亲切的文字里,我能去到自己遥远回忆里的每一个角落。深切感受到止庵的母亲是一位极认真活的人,我感到同样的享受、同样的“值”、同样的饿。
评分谁没有母亲?珍惜!
评分如果用相遇和离别来串联人生的话,越来越多地要面对离别和生死。止庵在母亲离世后那么投入认真地去先贤典籍里寻找出口和慰藉,这件事本身就令人动容。重新翻看母亲的日记,学习着去养母亲生前养在阳台的花草,回忆和母亲在一起相处的点点滴滴,在梦里寻找落泪,醒来后又连忙记录梦境,重又开始每天看日剧,诸如此类,这一切的用心和努力,似乎真的将母亲在世的时光延长了。“我原来有那么多时间,可以做那么多事情。”读者和作者穿越时空,抵达情感的共振和交流,一样的泪眼模糊。
杜小真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惜别》叙述的是生离死别,讨论的却是哲学问题:生与死,和我们每个人休戚相关但又永远难以解读的秘密。母亲从此世走向彼世,这个过程的点点滴滴,渗透到作为“幸存者”的儿子的血液中,刻骨铭心。止庵的文字一向让人感动,《惜别》亦然,特别是作...
评分止庵的新书《惜别》我翻了几页,就搁下了。因为一上来便是各种关于死亡的论述,《论语》、《道德经》、《庄子》、周作人、鲁迅、加缪,引用者众多,看得我眼花缭乱,非但没有对死亡发生什么体悟,倒要反感起来,不如搁下。 后来不知何故,又捧起来读,读到第二章《曾经存在》...
评分“我终将彻底接受母亲已死这一事实” (原题:不说再见) 文/里斯本 梦是生活的海市蜃楼。久别的人能重逢,要走的人能暂留,就怕醒,而梦醒偏偏都发生在做梦人欲求更多的瞬间。梦空间巨大,任人的创造力随性发挥,只要你日有所思。然而白日拼命想要得到的东西或想要实现的情...
评分文/丁杨 纪念母亲,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借助文字承载往事、寄托情感是其一,古往今来与此相关的文章或书籍并不鲜见。母亲过世三年后,作家止庵动笔写下心里的记忆和他对生死之事的感悟,成为《惜别》一书,在前不久出版。 在书中,止庵以冷静的姿态面对母亲的衰老、病痛与死...
评分文 / 孙小宁 有些东西,我始终觉得,是无法予人诉说的,也无法和人分享。这既包括生老离别这种及身之哀,也包括和自己必死命运相遇的一瞬。最近也去看了国博的《列夫•托尔斯泰和他的时代》展,除了那些生平遗物:鞋、帽子、大衣之类,另一个真切呈现,是在BBC为纪念托翁逝...
惜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