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陈寅恪 历史·中国·隋唐 中古史 中文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发表于2024-06-18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先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一九二五年受聘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后任清华大学中文、历史系合聘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第一组主任及故宫博物院理事等,其后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后带全家离北平南行,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一九三九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通讯院士。一九四二年后为教育部聘任教授。一九四六年回清华大学任教。一九四八年南迁广州,任岭南大学教授,一九五二年后为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五五年后并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繁版简版各自存在本是好事,适合不同需求,若另有横排繁体更佳。何必拘泥于繁体,何况所谓“遗嘱”,也并不确切。陈先生值得崇敬,但又何必神化,“原教旨主义”的执着有时可爱,有时可笑。另所谓看陈著者不会嫌繁体,嫌繁体者不会去看陈著的观点更是狭隘而荒谬,这就像有人说要么读原文,要么不看外国作品,请问你能精通几门外语?你不看就有优越感?难道如果有一位外国作家说他的作品不可译,于是就不该去翻译他的作品?具体到这事,如果译林出版社不做,由一些不值得信任的出版社来做,这才是真正堪忧。
评分简体出这套书的编辑恬不知耻,厚颜下作!
评分不做评论,有繁体横排更佳。繁体字都看得懂,挡住大家的主要是竖排。
评分没错,我就是来支持陈先生此书简体横排的,此举能方便许多想读书的人。那些故意打低分的,应当读一读毛教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过这些家伙多半也是诋毁教员的先锋。先生尝谓“理解之同情”,不理解而大讲同情,是最大的媚俗。争横竖简繁之短长,甚可笑,甚无味。
评分当然是不赞同不支持。
所读版本为商务印书馆出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2011年12月第一版。 匆匆读了其中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部分。 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论《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第二编论《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第三编论《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三...
评分久负盛名的著作,果然名不虚传。 必须要说的, 1)观点结论与众不同。隋唐制度,以前的人包括陈先生的同时代人,多数都认为是延续西魏北周而来的,陈先生的结论是与其说是西魏北周不如说是北魏北齐和南朝的梁陈。魏齐更多的继承了(曹)魏(西)晋的遗产,但是却不能继续发展,...
评分 评分隋唐二稿,制度稿因所知浅薄无法读进去,政治稿还可以一试。说是一试,习惯了陈氏引论的风格后,这本书越看越精彩。自北朝末乃迄晚唐,三百年之史事,陈氏论之,事事有考,句句有证。北宋司马光之后千年来治史第一人,并非谬赞。 隋唐二代王朝三百年之基业,出于武川一镇。武川...
评分所读版本为商务印书馆出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2011年12月第一版。 匆匆读了其中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部分。 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论《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第二编论《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第三编论《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三...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