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匠人 最传统的手艺 生活态度 艺术 匠人精神 随笔 讨生活 精益求精
发表于2024-07-03
有温度的手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在这个人心浮躁步履匆匆的社会中,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身处卑微而安分守己,他们精雕细琢又耐得住寂寞。
他们是一群匠人,终日相伴的只有泥与木,陶与火,石与铁……他们大多数习惯沉默,只用一双手与这个世界交谈。
本书作者深入中国古建和传统手作的第一线,采访了二十几位普通又不平凡的匠人。其中既有父传子承的“掌墨师”,也有学美术出身的新派泥塑师;既有坚守传统笔法的彩画师,又有人技共计的数字木雕师;既有心怀江湖梦想的打铁匠,又有为家人雕琢幸福的银匠;更有心怀大梦、专攻古建筑群落的总设计师,正是他将不同门类的手艺人凝聚在一起,在民族建筑方面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世界吉尼斯纪录。
《有温度的手艺》根据纪录片《大匠之梦》改编而成。《大匠之梦》先后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金鹰纪实频道、北京东奥纪实(原北京高清纪实)等各大平台热播,并荣获24届“中国十佳纪录片”殊荣。
周卫平
云南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一个具有人类学视点的纪录片导演、摄影师。曾获得包括法国探险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戛纳电影节提名奖,世界人类学大会优秀电影奖,德国自然电影节优秀摄影奖等国际级奖项。
曹诚博
云南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项目负责人。曾成功发行宣推《中国远征军》《飞虎传奇》《我的梦》等多部片子至央视纪录频道、央视财经频道、北京卫视等平台;策划统筹开发图书《中国远征军》、《飞虎传奇》影响档案志、《美好得来不易》。
1.6 讲木匠、瓦匠、石匠等一些中国传统工匠的书,简单介绍这些行业,这些行业承载着我国的传统。
评分为什么这些手艺有温度? 因为手艺的背后,是热腾腾的生活,是手艺人为人处世的安稳,是手艺人对匠人精神的传承。 浮躁的社会,需要这些沉下心打磨生活的手艺人。
评分3.5
评分这本书真的很不错,不管是书本的设计,装帧还是内容。捧在手中的质感特别好,很对得起这个名字。我在农村长大,在我父辈以及祖父辈甚至更久之前,读书是一条出路,但靠读书出人头地很难,一个村也就个把。做生意做成事业的当然也有,那是人中龙杰。大部分的江南农民子弟,也会选择一份手艺。木匠、泥瓦匠、竹匠、水电工。拜师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徒弟跟了师傅,没有出师之前,第一年是连工资都没有的。跟着师傅,动辄遭受打骂也是常有的事。父亲高考失利,木匠学徒,20岁左右跟随师傅去黔南做装修,这才邂逅了母亲。父亲后来又收了两个徒弟,也是因为他的工艺远近闻名。但两个徒弟后来都没有再做手艺了。人们不再习惯打木质的家具,都会购买现成的,手艺人没落了。现如今村子里的手艺人也纷纷离开了故乡,包括父亲,传统的纯工艺的场景几乎也消失了。
评分应该是纪录片的文案改编的书,如果是看着影视图像,听着这些介绍,效果应该会很好也很美;不过只读文字的话,会觉得有些欠缺和不足,只能领略一些印象。书的选材是有意思的,聚焦民间的手艺人,如何在当代既要继承又要创新。另外一点觉得遗憾的,是书的文字和照片都是木头的颜色(我描述不好,总之不是黑白和彩页),乍读觉得效果不错,但仔细读下去会觉得不清爽明朗,图片不清楚,做成彩图当然更好,大概是成本的考虑吧。
直到前段时间,我才看了这部豆瓣评分9.4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我以为这会是一部恢宏巨制的精品献礼片,但看完才发现,其实这部纪录片很日常,没有煽情文案,也没有高超镜头技巧,只是简单展现了故宫里那些修复文物的专业人士的日常工作。因为日常,甚至显得有些单调乏味...
评分 评分1968年7月出生,12岁开始拜师学艺。从事民族历史建筑工作三十余年,完成了一百多项建筑作品,创造了十多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人称“湘西鬼才”。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李宏进。 李宏进的传奇佳话,引起了周卫平的兴趣,更引起了他对于传统手艺的兴趣,促使他深入传统手作和古建的第一...
评分1. 你吃过寿司吗? 在日本,有这样一家奇葩的寿司店,靠近地铁,位于地下室,装修简陋,空间狭小。没有独立洗手间,座位也只有10个。想在这里吃饭需要提前1个月预约,每餐价格3万日元(人民币1700块左右)起,并且还没有菜单,不能点餐,当天能吃到什么完全由当日主厨制定。一...
评分1. 你吃过寿司吗? 在日本,有这样一家奇葩的寿司店,靠近地铁,位于地下室,装修简陋,空间狭小。没有独立洗手间,座位也只有10个。想在这里吃饭需要提前1个月预约,每餐价格3万日元(人民币1700块左右)起,并且还没有菜单,不能点餐,当天能吃到什么完全由当日主厨制定。一...
有温度的手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