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魏晋南北朝史 中古史 六朝 魏晋南北朝 山林文化 魏斌 宗教
发表于2024-06-16
“山中”的六朝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在六朝江南社会,“山中”这一地理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迁。随着佛教山寺的兴起、道教洞天体系和山中修道的宫观化,一些山岳成为寺馆集中的宗教圣地,江南山岳完成“名山化”的过程,文化景观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和地理格局。作者立足山岳,全面搜集正史以外的宗教文献、文学作品、石刻史料等,打通佛道二教,透过若干个案的“深描”,细腻地展现了山岳历史自身的发展脉络(从山神祭祀到佛道寺馆的过程),佛道与民间信仰在山岳中活动的复杂关系。名山,特别是江南洞天福地的出现与山中景观的变迁,因此得到了鲜活而饱满的解释。六朝时代,乃至秦到隋唐历史演进的丰富内涵与时代意义,从而更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魏斌,1976年生,山东临朐人,1994—2004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历史学系,历史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教授。近年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古区域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土侨和山居的问题,唐长孺写过。东海和户籍的问题,刘安志、冻国栋写过。道馆的问题,都筑晶子、孙齐写过。魏帅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细腻的山岳图景,最大的意义在于将历史叙述的主线从人转移到了山,这里也透露出极浓的年鉴学派的影子。对碑刻与佚文的运用出神入化,但涉及到具体的宗教知识便又稍显浅薄。最大的不足莫过于并未提供新的东西,只是个案的充实与观点的综合。
评分这是一本打破“次元壁”,足以成“家”的学术佳作,魏帅的学术创意有四,其一以“名山”这一地理概念为象限,以全新的范式研究六朝时代的政治特性与地理属性。这种范式并非凭空新起,在其中我们也能看出对六朝史研究的两代学者唐长孺与王永平的继承与发挥。其二《国山禅礼前夜》、《句容茅山的兴起于南朝社会》和《山居与生活世界:读刘孝标<东阳金华山栖志》三篇精湛至极,详细解析了六朝变迁当中的政治史、道教史、文化史与移民史的互动与变迁。其三他擅用日本、欧美、台湾、大陆的佛道哲学研究、以及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治学。其四擅用中古时代的类书、集书中的碑文资料,非现时性的出土文献内容的重新定性。以上种种使得本书成为中国史领域2019年度出版的必读书目,不远的将来本书定会成为《东晋门阀政治》之后“六朝史研究”领域的必读经典。
评分第一章一直强调当时的东吴老百姓相信吴国可以统一中国。现在很多相信我们马上就要取代世界第一了。第52页讲处于权力边缘的新兴政治群体取代长期握有政权的贤者,切合当下。不明白书名想表达什么意思。如果是说发生在山中的历史,那封面英文应是History of Six Dynasties Within Mountains而不是in。如果是说从山中看山外的历史,那英文应是History of Six Dynasties from a perspective of mountains。佛教史、道教史换了个题目。其实就是南朝时期的“山中”世界。硬要套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空间权力理论,倒不如好好利用引言部分提到的生态学视角。引用的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似在参考文献找不到。注释可否统一?出版社有的加城市名,有的没
评分自《东晋门阀政治》以来,国内学界关于六朝史最具典范性的著作。每一篇文章都很熟悉,是自己一直想做却做不出来的研究,有种梦想成真的感觉,好空虚。
评分此书是论文结集而成,书的前言后记对全书的方法做了许多理论反思和升华,但这并不是各篇文章写作时的原始触发点。不能只看他谈论宗教史、历史地理,根底里回应的问题和唐长孺还有一票日本学者有比较深的联结,但又有新的发展,如前言所说,从区域社会的结构转向了精神生活的某些领域。情感色调也与前代学者的乐观昂扬,转为低沉的独语,但还是展望了一丝突破的可能。在山泉水清,山中真的是清旷之域吗,作者只说,这是个有意义的空间。
在一场议题明确的会议上,后发言者有利有弊,利在于可附议前言以掩饰自己并无创见的尴尬,弊则在于往往会有“英雄所见略同”的遗憾——自己的好主意已被别人说完。会议尚且如此,在世代累积型的学术研究里,后来者“好诗都被唐人作尽”的尴尬和遗憾更是常见。正因如此,大家更...
评分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魏斌,很高兴跟大家谈一谈我不久前出版的新书《“山中”的六朝史》。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魏晋南北朝史,对于汉唐之间区域文化景观的延续和变化等问题比较感兴趣,陆续发表了一些学术论文。这次出版的小书,就是结集其中关...
评分采访︱饶佳荣 您是如何从唐代制度史研究转向六朝山岳历史研究的? 魏斌: 武大自唐长孺先生以来,一直强调魏晋南北朝、隋唐两个断代打通,作为一个研究方向。我的硕导朱雷老师以研究敦煌吐鲁番文书、唐代典章制度著名,但他建议我先从魏晋学起。于是就从《晋书》开始一直往下读...
评分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人都有山林梦,一个自足自适,真理呈现的场所。也因为人人都想,部分人做,本属于自然的山林就会被圈进人文,拥有历史。而人人之所欲一旦实现,总会与人人之所欲渐生偏离。到了晚清,俞明震说:野寺泉无源,名山僧必俗。不寻山外山,转受烟霞梏。魏斌...
评分在一场议题明确的会议上,后发言者有利有弊,利在于可附议前言以掩饰自己并无创见的尴尬,弊则在于往往会有“英雄所见略同”的遗憾——自己的好主意已被别人说完。会议尚且如此,在世代累积型的学术研究里,后来者“好诗都被唐人作尽”的尴尬和遗憾更是常见。正因如此,大家更...
“山中”的六朝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