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建筑 文化 汉宝德 建筑史 中国 建筑理论 文化探讨 三联
发表于2024-06-26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人建屋为什么要建成那么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形式?屋顶上为什么有曲线?为什么那么五颜六色?为什么用木材而不用砖石这些都是独特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所造成的。建筑是文化的产物,一个民族的文化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建筑。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中国建筑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建筑,反映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思想与生活,比如知识分子怎样求得心灵的安顿,统治者怎样展示权力的象征,殷商巨贾如何追求生活的逸乐,凡此种种,都能表现在简单而几近原始的空间架构上;建筑是技术、艺术与人生的综合,它不但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技术与科学水准,那个时代的精神,当时的审美观念,而且忠实地记录了当时人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中国人从来没有刻意地要改造建筑,造成式样的改变,却也不受建筑传统的过分约束,常适度地予以修改中国文化在这方面一直保有原始的、纯朴的精神,把建筑看成一种工具,一种象征。
这不是一部中国建筑史,作者的用意也不在于写一部中国建筑史,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对中国建筑进行深度省思。 作者根据多年来对中国建筑梳理、研究的成果,给予文化上的诠释。通过对中国文化特质的了解,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建筑,更生动地欣赏中国建筑空间中包容的生活。从建筑与文化的交互对照中,把握中国建筑的意义与价值。
汉宝德,台湾建筑学者。1934年出生于中国山东日照,1960年-1970年曾任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的系主任。
经历:
台南工学院建筑系;
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硕士;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硕士;
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
中兴大学工学院院长;
自然科学博物馆筹备处主任及第一任馆长;
台南艺术学院筹备处主任及创校校长兼博物馆学研究所所长;
台湾宗教博物馆馆长。
主要著作:
《建筑的精神向度》;
《透视建筑》;
《细说建筑》艺术与生活丛书。
《建筑与文化近思录》;
《不耐平凡》;
《博物馆管理》;
《博物馆展示规划》;
《汉宝德谈美》;
《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
《斗拱的起源》;
《明清建筑二论》。
久仰大名,果然是喜欢思考的人。这版的书从封皮到书页都让人有阅读的欲望。
评分角度獨特,與“傳統”殊異
评分第一讲看过去,突然觉得他是不是也在说实用主义和乐感文化
评分畢竟是講座 不甚嚴謹
评分第一讲看过去,突然觉得他是不是也在说实用主义和乐感文化
从文化角度描绘中国传统建筑,对建筑进行文化反省。视角独特,看起来过瘾。但是作者很多研究对象集中在台湾,对大陆建筑实体缺乏直接接触,往往对中国文化和建筑本身采取了过多怀疑的态度,这一点是我不能赞同的。
评分该书是汉先生在东海大学一系列讲座的讲稿,关于中国建筑的文化。序言中汉先生多次提到他因顾虑思想的不成熟而不敢交印,这个“不敢”足见其对学术的严谨态度,以及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感。他认为“把民族的建筑看做特定的形状实在是太肤浅了”,“我是从思考中国建筑的起源...
评分出差数天,村里丑陋的钢筋水泥瓷砖房又疯长了几栋。归家几天,一路上见到的村庄县城的丑丑的房子同样让我抓狂。在城市为了出租赚钱建这种拥挤封闭的房子还有个说得出口的原因,在群山环绕的优美环境中同样建这种密闭高耸的房子,用密密麻麻的不锈钢窗网阻断和自然的交流,就真...
评分买这个书,就是冲着“文化”、“讲座”去的,“文化”在我看来就是有点包罗万象的意思,总能或多或少和你原有的经验对接起来,“讲座”代表了口语化、不用正襟危坐。 放在办公桌上,空的时候翻一翻,看其中一讲,再工作,再有空,再挑一点来看,上班也变得有趣起来,另...
评分该书是汉先生在东海大学一系列讲座的讲稿,关于中国建筑的文化。序言中汉先生多次提到他因顾虑思想的不成熟而不敢交印,这个“不敢”足见其对学术的严谨态度,以及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感。他认为“把民族的建筑看做特定的形状实在是太肤浅了”,“我是从思考中国建筑的起源...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