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思想史 葛兆光 历史 中国史 哲学 社会史 *三联@北京* 2019
发表于2024-06-16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最好的老师,讲最著名的课程,跟随葛兆光的目光,领略人类思想史的灿烂版图;
从政令文书到天文历法,沉入一手材料底层,重返“思想”发生的现场,用全球视野做中国学问,作者学贯中西的知识结构使该作品成为一部世界思想史的百科全书。
初编:视野·角度与方法
本书的主题是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本卷的几讲主要讨论现代西方新理论和新方法如何运用到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包括年鉴学派、福柯和后现代历史学;并讨论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包括考古发现、图像,甚至地图。作者以此提供了一套不同于以往哲学史、思想史研究的新方法,希望青年学生们借此对习以为常的观念进行“陌生化”的再思考,并由此走入一个离开思想史研究套路的新空间。
二编:在思想史的周围
思想史不只是要讨论思想,还要讨论思想的历史背景、知识基础以及成为制度的过程,所以,它总是和政治、社会、生活的大千世界相关联,它无法画地为牢,也无法限制自己的边界。本卷的几讲把思想史研究的视野横着放大到文化史、知识史、法律史等各个方面,还竖着放入不同的研究时段。在不同的研究视域中,思想史也将呈现出不同的图景。这正是“无边的思想史”的题中之义,因为,思想恰恰就是存在于各种各样的语境中的。
三编:博士生的四堂讨论课
本卷的几讲围绕一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专著的阅读展开,通过对包弼德、余英时、沟口雄三、本杰明·艾尔曼等几位学者有关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著作的讲解,介绍海外中国研究的方法,并通过几个案例,分析了海外中国研究的特别背景和理论。据听过这门课的同学们说,这样的阅读和讨论对他们很有用,通过对这些论著的批评性考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学界的不足和长处,并将对自我的审视放入更广阔的学术坐标系中,做了解“国际行情”的“中国学问”。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东亚与中国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国思想史》两卷本(1998,2000;韩文本,2013;英文本,2014,2018)、《增订本中国禅思想史——从六世纪到十世纪》(1995,2007)、《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2011;韩文本,2013;英文本,2017;日文本,2019)等。
化身万千之后? (胡说一句:没按顺序读,最后读的是关于沟口雄三先生那篇。葛老师谈到我们也要有区别于“他者”的问题意识。我忽然觉得,我们似乎连连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环境”都越来越做不到,后面的事情只怕更加地“不可思议”了)
评分推荐朋友买,于是有三个朋友买了???? 然后我借来看看。 补个课~
评分大二读过《正》《续编》,今重版读之已非昨日石破天惊,但所得仍然有裨益一二。所谓发现而表达,绝非追寻一种典范的方式,而是一种更恰当的呈现形式,故当不泥;所谓思想非精英的、流动的,需要听执拗低音,挖历史底层,追寻多元化世界,这依旧固执在大量文献的积累上,缺乏一种天才的历史想象,所以葛氏如三卷本《思想史》、《增订本中国禅思想史》等似乎缺乏一种历史连贯的想象,它是碎片化的,导致读完即忘,这对于一名历史学家是非常危险的
评分1.一周读完三卷本,非创见甚少而一略而过,而是这三卷本的著作不仅有当时较为前沿的研究方法介绍,配合理论而呈现的具体史学研究实践,其呈现的学术性非常强,并且其行文平实流畅,几乎没有废话,很易读。 2.中国学人的很多方法其实跟世界学术史的整体转向和学术背景密切相关,葛兆光先生和王汎森先生很多观点很相似,其受欧美和日本学界的影响很大,所以我又坚定了不立偶像的看法,即使是学术。 3.读完葛兆光先生的有关学术书评的论述,我更不敢乱发议论了,同时我希望如果豆瓣能在一本书的评论中(学术著作)引入专业评论者的打分和评论,甚至说可以限制评论者的评论门槛(非以文化资本来论,而以诚意和学识),相信这方面会有更好的发展,完整地看完书然后发表负责任的评论是很重要的,而不是只看了几页书便笔端饱含感情地进行臧否。
评分1.一周读完三卷本,非创见甚少而一略而过,而是这三卷本的著作不仅有当时较为前沿的研究方法介绍,配合理论而呈现的具体史学研究实践,其呈现的学术性非常强,并且其行文平实流畅,几乎没有废话,很易读。 2.中国学人的很多方法其实跟世界学术史的整体转向和学术背景密切相关,葛兆光先生和王汎森先生很多观点很相似,其受欧美和日本学界的影响很大,所以我又坚定了不立偶像的看法,即使是学术。 3.读完葛兆光先生的有关学术书评的论述,我更不敢乱发议论了,同时我希望如果豆瓣能在一本书的评论中(学术著作)引入专业评论者的打分和评论,甚至说可以限制评论者的评论门槛(非以文化资本来论,而以诚意和学识),相信这方面会有更好的发展,完整地看完书然后发表负责任的评论是很重要的,而不是只看了几页书便笔端饱含感情地进行臧否。
文章来源:《读书》2019年8期 只能是各自取径,为学由己,造化在人,最好的办法是熟读各种文献和一流研究成果,在历史脉络和学术传统中来回往返,反复玩味,自然就可以逐渐长成一个具有学术个性的自我,从这种观点出发就会认为历史写作是不可教的。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学是一...
评分 评分《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视野、角度与方法》(葛兆光,2005年4月,三联) 读了不少葛兆光的书了,不知是迷上,还是只是为了追寻。有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在葛兆光后面加个头衔,趁着习惯,若加了“先生”有时略觉得尊重得把他显老了,虽然文质彬彬的倒也符合某种想象;若加上...
评分 评分有人说思想史是一部放大的哲学史,也是全然没错的,当然这也是我选择看这本书的原因,这本书可以说成功引起了我对于哲学未来走向的疑惑,尤其是对于我即将选择的中国哲学学科的未来发展的疑惑,虽然之前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就一直论述中国哲学合法性,但是我从未认真放在心上过,...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