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福柯 哲学 社会学 L刘北成 2019 *三联@北京* @译本 知识社会学
发表于2024-06-16
疯癫与文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书是中文世界最为人熟知的福柯作品,自1999年出版以来已售出十余万册。
罗兰·巴尔特说,这部著作是对知识的清洗和质疑。它把“自然”的一个片断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作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作一种功能现实,在他看来,它纯粹是理性与非理性、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20 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叛性的法国思想家。青年时期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后曾担任多所大学的教职。1970 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直至去世。
福柯的大多数研究致力于考察具体的历史,由此开掘出众多富有冲击力的思想主题,从而激烈地批判现代理性话语;同时,福柯的行文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讲究修辞,饱含激情,这也是他在欧美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彼之身躯,化学容器; 汝之癫狂,恐惧以偿。 尘世至尊,唯理性者。 迷途谵妄,矛盾自救, 吉尔庄园,陶然世外。 制服疯癫,自然状态。 麻疯肆虐,医学持道。 沉迷书斋,亦复癫狂。 死生继替,疯人院陨。
评分这个英文节译本为什么还要出?除了引起误解还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直接去读全译本?
评分重读疯癫与文明又有不同的体验。西方文明的本源是去探求人本身存在一种超越个人的客观的理性,这种理性能够指导人的日常生活实践,且与道德联系在一起,因此,有理性的人便是对个体最高的褒奖。理性无从界定,那么界定非理性变成另一种方式,在文艺复兴时期,疯癫是上帝赋予的不可知的知识;在古典时期,疯癫与道德想联系,故而通过禁闭和肉体归训能够将疯癫隔离开来;在现代,疯癫与疾病联系起来,医生和精神分析师掌握了话语霸权,不可言说之物便成了疯癫的代名词。疯癫与文明类似,都不是生而有之的实体概念,而都是社会和历史构建的产物。不过福柯以界定非理性和不正常来界定和批判理性,却还是在理性这个大框里面打转。
评分福柯博士论文,当时的规定是博士论文需要出版。没有医学背景的读者读下来耳目一新,然而福柯在这篇大论文里所展示出的幻想超前气息太浓太浓,超越了史学理论界限。他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学。所谓法国人做学术多狂傲,但福柯像是一个不动笔画画的画家。
评分极有洞见的科学史专著。虽然是学术著作,却文学色彩浓厚。“疯癫把视觉和盲目、心象和判断、幻觉和语言、睡眠和清醒、白昼和黑夜结合起来,最后成为一种虚无,因为它是将它们中的各种否定因素结合起来。但是这种虚无的悖论在于它要表现自己,透过符号、语言和姿态爆发出来。”对前精神病院时代的禁闭史与早期精神病院的分析十分到位:关押、观察、规训疯人的行为,无论是粗暴的还是温和的,其本质都是理性对非理性的异化与孤立。疯癫诞生于对疯癫的妖魔化过程中。福柯在此书中展现出真诚的人文关怀,对任何人身份与价值的肯定。人必须像这样去面对一切社会少数群体——目光中不带一丝鄙夷或惊恐——否则很难对该群体有真正的认知。
“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米歇尔•福柯如是说。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我们意识到这一切是如何发生以前,疯癫已被贴上羞耻的劣等的疾病标签,遭到健全理智主宰的现代世界的无情驱逐,于理性之光无法照耀的永夜,沉默着悲欢。而文化现象中的疯癫,却如尼...
评分 评分 评分请参见http://art.ifeng.com/2015/0821/2483137.shtml 很有意思 转给大家瞅瞅~ 包括folly 戈雅 丢勒 博斯 还有细节图 我其实就是在凑字数而已 P9 福柯认为,虽然麻风病人被排斥,但他们的存在是对上帝的一个可靠证明,因为这是上帝愤怒和恩宠的一个表征。”在勃鲁盖尔(Bru...
疯癫与文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