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卡夫卡 外国文学 弗兰茨·卡夫卡 文学 小说 审判 奥地利 奥地利文学
发表于2024-06-14
审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在约瑟夫·K.30岁生日的早上,他被闯入家中的两个陌生人逮捕了。但K.却不知道自己的罪名,也没有失去人身自由,只是需要定期接受审判。在这一年中,K.为了这场难缠的官司四处奔走,他求助于画家、商人、律师和神父等人,获得了许多有关法院和法律的信息,然而K.知道的越多,却越感到困惑和无助。直到31岁生日前夜,K再次被捕,审判落幕。
弗兰茨·卡夫卡(1883.7.3-1924.6.3)
1883年出生于布拉格
1901年进入布拉格大学,初习化学、文学,后转习法律,获博士学位
毕业后,在保险公司任职,利用业余时间写作
陆续出版《变形记》及《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等短篇小说集
1924年因病去世
1925年《审判》出版,1926年《城堡》出版,引发世界文坛震动
昨晚看了道长说《城堡》,赶紧把延宕许久的这一本拿出来看。文大的译笔真好,译后记也兼顾背景知识和开放空间。卡夫卡是适合成熟读者的作家,如文泽尔所说,太年轻时去读,真的是一头雾水,甚至可能误入歧途(这半句我加的)。如果说终于能够从他的作品中发现后续那些作家向其致敬的意义,倒不如说我们仍旧应该重读与重读(多音字)这璀璨一代的作品,以获得更接近一手哲思的可能。
评分这段时间996 ICU很火,当某些大人物说这是社畜的“福报”时,我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读《变形记》时感受到的荒诞感。 而在《审判》里,这份荒诞感继续升级。卡夫卡给了主人公K一份“无罪之罪”,所有人都在好奇K的罪名究竟是什么,但读到后面你会发现,罪名根本不重要,K在生活中所受到的限制,和各种各样莫须有的审判才是作者要表达的。 而我们也如K一般,不得不接受着居高临下的审判,活在糟糕压抑的空气里。 另,吹爆这版封面设计,很喜欢了。
评分翻译很好滴呈现了卡夫卡的电子噩梦文风,相信译者是下了一番功夫尽可能去还原原意的,另外也很喜欢这个封面
评分我依然记得在大学期间第一次阅读此书的感觉,一个人怎么就忽然间就成了犯人,他又怎么从荒谬感一步步滑倒自我怀疑,再到内心崩溃直至自愿受刑法,当我读完这一切时候我感觉到这只是小说的一种叙述手法,直至多年以后,我才真正知道,原来小说就是对现实最好的预言。
评分最近读过的最难的一本,翻译帮了大忙,通读无障碍,感受卡夫卡怪诞奇异的小说写法。
当今是法制社会,错案、冤案都可以申述,上诉,可是在《审判》中的约瑟夫•K却不知何处申,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么罪。 作者卡夫卡,20世纪奥地利德语作家,西方现代派的文学鼻祖。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布拉格,那时还处于奥匈帝国时期。20世纪初的西方经历了战争、社会...
评分 评分之前读曹庸译本的《审判》两遍,孙坤荣译本的《诉讼》一遍。 虽然现在觉得《诉讼》这个译名可能更贴切,但是就译本内容而言,最喜欢曹庸的翻译。 《诉讼》是我最喜欢的卡夫卡作品。十年前第一次读他的短篇《变形记》,没有任何感觉,又过了两年,第一次读《城堡》,只是觉...
评分“末法”通常是作为佛教术语来使用,指佛法衰退后,宗教上乱象丛生的漫长时期。原本是有着严格用度要求的词语,连年限长短都有明确界定的。然而,随着时间流逝,一切词语的边界都开始变得模糊不清,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解释,甚至完全按自己希望阐明的观念来定义“末法”,也成...
评分卡夫卡的荒诞感并不是来自世界本身的存在方式,而是非常私人的他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对峙关系。卡夫卡是个非常敏感又懦弱的人。在他大部分小说里存在的只有“我”和外部世界的那个力量。其它角色都只是外部力量的一部分。他既无勇气对抗也无能力讨好这个力量。剩下的只能是无止境...
审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