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語言學 哲學 認知語言學 日語 隨筆 *北京·商務印書館* 人文 日本
发表于2024-06-23
語言學課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本書講述瞭一位熱愛語言學的哲學傢,嚮一位認知語言學傢學習語言學的六次奇妙旅程。語言哲學與認知語言學的關係源遠流長,很多認知語言學的基本概念都來源於語言哲學,而認知語言學的蓬勃發展也在反過來推動著語言哲學的發展。
西村義樹,1960(昭和35)年, 生於日本山口縣。1987 年畢業於東京大學,獲碩士學位。現任東京大學人文社會學係研究科教授。主要研究認知語言學、語義學、日英對比語言學。
野矢茂樹,1954(昭和29)年, 生於東京都。1985 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博士課程。現任東京大學綜閤文化研究科教授。主要研究哲學。
鄭若曦,1986 年生於中國天津。2009 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日語係,獲學士學位。2010 年起留學日本東京大學,師從西村義樹,攻讀語言學專業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外國語大學教師,主要緻力於認知語言學、日語語言學、漢日對比語言學教學和研究。
李菲,1984 年生於中國天津。2012 年畢業於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博士課程。現任教於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文學係、外語培訓中心,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主要研究漢語語法。
印象最深的術語是Construal(識解),認知語言學認為語法和語義無法分離,每一個句式在應用的時刻就帶上瞭說話者說話者不同的“識解方式”。這樣就齣現瞭緻使句段落中一個非常有趣的錶述:“這個句子從語義上看不是緻使句,……說話人其實隻是想要通過使用緻使句的句式來告訴我們他也用緻使句的方式來識解這個事件而已。” 文學研究中的視角是針對篇章的,而認知語言學則把視角引入瞭每一個句子裏。二者為一。語言學與文學在光譜上不斷搶占領地的感覺。 這讓我想起瞭巴赫金的語言學分析,以及他對語言學和詩學作齣的精彩區分。不知道為啥語言學的人都不讀我們的巴赫金。 隱喻沒說齣什麼來,但第五章確實更新瞭我對“轉喻”的理解。感覺這個【Focus/Frame,激活知識庫】的講法,可以包打天下瞭。 X&L
評分書中的例子很有趣,閤適的入門讀物
評分印象最深的術語是Construal(識解),認知語言學認為語法和語義無法分離,每一個句式在應用的時刻就帶上瞭說話者說話者不同的“識解方式”。這樣就齣現瞭緻使句段落中一個非常有趣的錶述:“這個句子從語義上看不是緻使句,……說話人其實隻是想要通過使用緻使句的句式來告訴我們他也用緻使句的方式來識解這個事件而已。” 文學研究中的視角是針對篇章的,而認知語言學則把視角引入瞭每一個句子裏。二者為一。語言學與文學在光譜上不斷搶占領地的感覺。 這讓我想起瞭巴赫金的語言學分析,以及他對語言學和詩學作齣的精彩區分。不知道為啥語言學的人都不讀我們的巴赫金。 隱喻沒說齣什麼來,但第五章確實更新瞭我對“轉喻”的理解。感覺這個【Focus/Frame,激活知識庫】的講法,可以包打天下瞭。 X&L
評分花瞭整整一個上午,看完瞭頂尖哲學傢和語言學傢的對話,如果粗略通曉一些日語,就更能體會到兩位學者交鋒的樂趣。翻譯也非常用心。日本的狗比美國的狗更具有“主體性”,這種語言學語境下的笑話其實還是挺可愛的。用“他者性”這個哲學概念來解決認知語言學的很多問題,確實是遊刃有餘。我尤其喜歡“語法化”的概念和研究,因為打破瞭詞項和語法之間的距離,而且用來處理英語之中的“going”和日語中的“くる”,都有神奇的效果。
評分前所未有地理解瞭てくる和自他動詞,緻使句的那部分直接重洗瞭我日語語法的三觀…(之前背的都是假語法嘛w) @2019-08-22 22:51:04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語言學課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