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萧功秦 思想史 儒家文化 文化 历史 中国近代史 走向未来丛书 晚清
发表于2024-06-14
儒家文化的困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书从近代中国正统士大夫的文化心理、认识心理与社会心理三个层面上展开分析,考察他们对于异质文化的排斥态度、极端保守和少数先觉者内心的苦闷与压抑。
作者认为,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观念向近代观念的历史转变,从而只能继续以传统为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来被动地处理种种事态与危局。由于观念与现实的严重悖离,近代儒家文化从而陷入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
萧功秦,湖南衡阳人。1981年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政治学教授。著有《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中国士大夫与西方挑战》(1986)、《萧功秦集》(1995)、《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1999)、《与政治浪漫主义告别》(2001)、《知识分子与观念人》(2002)等专著。
自1980年代以来,萧功秦被认为是中国新权威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主要代表学者,其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广泛反应。研究领域包括:当代中国政治转型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政治通史,近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史。
“他们作为旧文化的牺牲者,却用自己的鲜血,浇灌了将在未来绽开的新文化的花种”
评分就历史写作而言算是深入浅出的典范了,只是群体心理学运用得有些小儿科。
评分十七年九月廿七日翻阅一过,感觉很多情形至今未变,令人沮丧。
评分作者述的较多,发的较少,且没有多大创见。
评分十七年九月廿七日翻阅一过,感觉很多情形至今未变,令人沮丧。
刘锡鸿是萧功秦先生本书中重点剖析的一个“士大夫”的标本。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柏林公使,曾在光绪二年作为副使随郭嵩焘出使英伦。可刘锡鸿“放眼看世界”后,其坚固的国粹立场却未损一分。面对不可抹杀的西方文明,他选择了用固有的“孔孟之道”来解释,最后似乎还真的说...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怎么理解晚清那代知识分子面对西方先进的文化和武器时,心理上是怎么认知的。 萧功秦根据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者皮亚杰对人的认识心理机制的研究结果对晚清知识分子的心理进行了解剖,我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 作者谈到:“由于传统中国文...
评分刘锡鸿是萧功秦先生本书中重点剖析的一个“士大夫”的标本。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柏林公使,曾在光绪二年作为副使随郭嵩焘出使英伦。可刘锡鸿“放眼看世界”后,其坚固的国粹立场却未损一分。面对不可抹杀的西方文明,他选择了用固有的“孔孟之道”来解释,最后似乎还真的说...
评分刘锡鸿是萧功秦先生本书中重点剖析的一个“士大夫”的标本。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柏林公使,曾在光绪二年作为副使随郭嵩焘出使英伦。可刘锡鸿“放眼看世界”后,其坚固的国粹立场却未损一分。面对不可抹杀的西方文明,他选择了用固有的“孔孟之道”来解释,最后似乎还真的说...
评分这本自称是得益于许多边缘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尤其是心理学)的历史文论其实是具体地在中国语境下阐释了Galbraith在60年代就提出了的“传统智慧”的困境。这再次提示我在深入地做专门学问之前,还是要各个学科都广泛涉猎,对扩大眼界非常有好处。可惜现在学校的“通识教育”...
儒家文化的困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