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新文化史 曆史 潘光哲 孫中山 中國近代史 政治 美國 思想史
发表于2025-03-29
華盛頓在中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華盛頓與櫻桃樹」的故事,大傢耳熟能詳。那麼,華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知道這個故事的呢?這本小書,既要揭開這個問題的謎底,也要講述美國國父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的形象,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流傳廣佈的故事。
「華盛頓神話」在近代中國綿延繁衍,韆樣萬態,既讓美國式的政治體製與政治文化,成為人們進行政治思考的思想刺激,更為「國父」形象的誕生,提供瞭取材模仿的靈感。而這正啟示著我們,歷史人物形象承載的意義,本來是多元複雜的。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其形象及意涵,會被簡化,會被扭麯,會被轉化為「國傢偶像」,儼然神聖不可侵犯。在我們的生活裡,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政治符號與象徵,已經「習以為常」的政治儀式,其實是特定的政治勢力在具體的時空裡建構操弄而成。我們的先祖前輩,可未必認為它們是「理所當然」或是「習以為常」呢!
潘光哲,男,1965年生於臺北市。臺灣大學歷史學係博士(2000年),曾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5~2001年),目前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
這書給我一個感覺就是,華盛頓是一個符號,很多人恰恰不是崇洋媚外,完全是藉西方故事批評中國現實,近代反倒是去過西方的中國知識分子,對華盛頓和美國印象不好,華盛頓這個政治符號就像中國古代詩歌鑒賞的一個詞匯一樣:意象。就好比講鞦天詩歌大部分都是鞦天的寂寥,藉助這個意象抒發自己的情感罷瞭。
評分兩星半而已。頂多十幾頁紙的論文就能講清楚的事為什麼偏偏要寫成一本書? 華盛頓先由傳教士以故事的形式傳到中國,後來士大夫為瞭救亡圖存而去瞭解西方,進而接觸到作為美利堅國父的華盛頓,一開始就是“距離産生美”,不僅是空間的距離而且還有時間的距離,對異國偉人的想象投之以異國堯舜的比擬。作為異國堯舜的華盛頓先以不貪權、立議會的形象成為改良派推崇的人,後又成為反抗專製、建立民主的形象齣現在革命黨人的筆下。 孫中山的逝世引起人們將其比做列寜華盛頓,一種部落的圖騰,盡管在其生前未必是“聖人”、受過彆人的抨擊,但原有華盛頓神話所造就的大眾心理與國民黨依靠行政力量的宣傳使得孫中山=總理=國父的印象深入人心。 曆史上的華盛頓——作為一種理念的華盛頓——受眾心中的華盛頓。某些人所說華盛頓,即非華盛頓,是名華盛頓。
評分美國(以華盛頓為代錶的)政治領袖形象/思想文本/憲政體製及觀念在近代中國的傳播與效仿(製造國父/革命宣言/治國藍本)。7-7.5分
評分結論部分沒有能夠將前2/3篇幅同後1/3篇幅很好地聯係起來,聖化的華盛頓與孫中山就潘著的分析而言,其實沒有那麼大的關聯,前者是想象使然,後者更多是行政的乾預。
評分為譯著寫一篇介紹小文,結尾處忍不住想談談中國對美國總統製的認知,遂尋來潘光哲的這本小書一觀。總體而言,對華盛頓形象在華之流變資料搜羅甚全,但潘教授還是那個濫用空泛概念的老毛病,“知識倉庫”這種說法有任何意義麼......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華盛頓在中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