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 群体心理学 心理学 狂热分子 政治学 社会 政治
发表于2024-06-14
狂热分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这本书主要探讨群众运动的一些共有特征,重点是陷入狂热的乌合之众的人格。长期与下层民众打交道的生活经历使作者发现,积极投身群众运动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已无可救药地失败,渴望逃离自我寻求重生,将生命托付给某项神圣伟业让他们感觉不错,整齐划一的集体生活令个人的责任、恐惧、无能得以掩埋。运动的领导者则刻意培养参与者的罪恶感,号召自我牺牲以获救赎。
自1951年出版后,《狂热分子》即被视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短期内行销50万册以上,被译成10余种语言,是多所大学政治系的必读书。书中俯拾皆是充满智慧的思想火花与一针见血的比喻,风格酷似法国思想家蒙田与帕斯卡尔的随笔。至今,其佳言警句仍不断被引用、辑录。
埃里克·霍弗(EricHoffer, 1902-1983)的一生十分传奇,7岁失明,15岁复明,父母早逝,靠自学成就学问。长年从事码头搬运工作,1964年成为加州伯克利大学高级研究员后,仍未离开码头,其许多观念都是在码头工作中形成,因此他也被称为“码头工人哲学家”。1982年获里根总统颁赠总统自由奖章,生平著作超过10部,包括《激情心灵状态》、《变迁的磨难》、《我们时代的脾性》等,曾多次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狂热分子》是他第一部和最著名的作品。
与乌合之众互补,本书侧重于“乌合之众”的聚拢过程,《乌合之众》侧重于形成群体之后的心理、道德等
评分一开始读的很振奋 到后面就是…怎么还没完…
评分“对群众运动而言通过举办游行、检阅、仪式和典礼之类的活动......可以引起每一个心灵的共鸣......最冷静的人也会因为看到壮观的群众场面而动容。” 值得好好学习,精读一下
评分这本书是埃里克·霍弗对群众运动的思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卷入群众运动?为什么群众运动总是会呈现出暴力倾向?是谁热衷于加入群众运动?埃里克·霍弗比庞勒在《乌合之众》思考的更深入,读这本书,看让自己有一个更大的视角,了解权力运作的方式,提醒自己不要傻哈哈的成了炮灰。
评分这个书放到今天在学术上大概是成疑的,有结论无论证,或者论证得很不充分。不过,大智或大谬都出自这类书,因为作者往往对真理或谬误(某种程度上,谬误乃真理的扭曲反映)有一种直觉的把握。 大概是写于上世纪50年代初吧,作者所选取的例子除纳粹和苏联外,第三多的要算中国了。而且,作者还专爱拿老蒋和某党说事:“蒋介石的一大败笔就是八年抗战结束后,未能及时找到一个代替日本人的新魔鬼。这位雄心勃勃却头脑简单的将军大概是太自负了,以致未能了解,会让中国群众团结起来的因素并不是他,而是‘魔鬼’日本所激起的民族激情”。某党显然深谙此道:如今的“魔鬼”可不止一个,而是围绕了中国足足老大一圈。
文丨左页 内容丨《狂热分子》第四次分享,延展解读 1 法国大革命,巴士底狱被攻破,监狱长被一群暴民围攻。他们对他拳打脚踢,有人说要吊死他 ,有人说要砍下他的脑袋,还有人建议把他栓在马尾巴上。 监狱长势单力孤,就在他反抗之时,偶尔踢到其中一个人。然后有人...
评分1951年的作品,美国人写的,依旧契合当代社会。看完后,只觉得所有曾经发生过灾难性的群众运动的地区,都应该把社会学纳入最基本的"思想品德"或"政治"教育的必修课,不过,这大概会让政客们丧失他们最有效的武器吧。 不知该怎么评价,摘录几段吧: -- 关于"不满情绪" “不满...
评分没有资格评论它,只有赞叹,说它满篇的妙语联珠也不为过,真是名不虚传啊! 括号中是我的心得。 1、宗教运动、革命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是热情的发电厂 要是蒋介石知道怎样发起一个扎实的群众运动,或者至少懂得怎样让因日本侵华而点燃的爱国激情维持不坠,那他现在说不定已被...
评分【读品】罗豫/文 作为一本社会学经典著作,《狂热分子》一书的引进,比及同题材赫赫有名的《乌合之众》似乎晚了很多。不过作者的传奇经历,却让人忍不住对他的观点多几分信赖。埃里克·霍弗父母早逝,7岁时莫名其妙地失明,15岁时又毫无原因地复明,至此养成了如饥似渴的阅读...
评分经典哲学要做到的第一件事,惜字。农民工埃里克·霍弗显然比小白脸马克思更精明,通篇无废话,要是小马也能做到这样,身体足够能扛到大胡恩和小白马的基情人生拍成电视剧版。 不过这不是霍弗优于小马的制高点,最重要的他选择了以小人性来剖析大批人,而小马却用大人性来划...
狂热分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