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经济史 历史 中国改革 萧冬连 改革 中国研究 中国政治 社会学
发表于2024-06-18
探路之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书把1978~1992年的经济改革定义为“探路之役”。所谓探路,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对改革目标的探索,一是对改革路径的探索。从国际经验看,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成功转轨,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中国改革何以能够突破种种约束,成功地越过市场化的临界点,而且保持了经济高增长?本书作者通过对历史进程的细致梳理,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萧冬连 中国当代史研究学者。曾长期任教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和国防大学,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史、中国改革开放史。著有《崛起与徘徊:十年农村的回顾与前瞻》、《五十年国事纪要·外交卷》、《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共和国年轮(1961)》、《历史的转轨: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筚路维艰: 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等。
民主化的政治经济氛围,最后的经历过战争的元老,文革所彻底暴露出的旧有体制的弊病…本书提供了很多开拓视野的观点。我印象最深的三点是,平稳过渡,局部试验的改革智慧,关键抉择,坚定果断的领导智慧,防微杜渐,着眼未来的危机智慧。改革开放,任重道远!
评分按需。
评分民主化的政治经济氛围,最后的经历过战争的元老,文革所彻底暴露出的旧有体制的弊病…本书提供了很多开拓视野的观点。我印象最深的三点是,平稳过渡,局部试验的改革智慧,关键抉择,坚定果断的领导智慧,防微杜渐,着眼未来的危机智慧。改革开放,任重道远!
评分作为经济学家主战场的改革开放前半程(1978-1992)研究,历史学长期是缺位的——而本书多少可算是一个弥补,对于此阶段内主要经济政策的形成有比较清晰的历史还原。但这种“还原”由于年代相距过紧,所涉人物过于敏感,又注定是不完整的。只能留待后世了吧。
评分民主化的政治经济氛围,最后的经历过战争的元老,文革所彻底暴露出的旧有体制的弊病…本书提供了很多开拓视野的观点。我印象最深的三点是,平稳过渡,局部试验的改革智慧,关键抉择,坚定果断的领导智慧,防微杜渐,着眼未来的危机智慧。改革开放,任重道远!
这本书将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过程完整呈现出来,既有沟通,协商与共识,也不乏对抗,矛盾与分歧。这才是改革之路的常态。关键在于,决策层具有试错精神,这也是中共一以贯之的决策理念。“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共多年积累的经验。最喜欢最后一章的分析,作者从历史与现...
评分这本书同作者的《筚路维艰》一样,都是将漫长的历史过程浓缩成不长的篇幅,并将历史发展的逻辑展现出来,展现出了作者的深厚功力。 历史时期距离当下越近,可供参考的材料便会越多,头绪也越发繁复,要想在有限的篇幅里,既讲清楚历史脉络,又能给出不俗的结论,这非常考验写史...
评分这是最近看的萧冬连的第二本书,主题是1978—1992这一段中国经济的探索过程。我是实际经历了这一段的,但当时我还没有形成对中国经济的自觉认识,对相关事情和过程还相当地“懵懂”。借这本书的叙述,加上自己的主观感受,算是自己给自己补了一课。 这是一段很重要的时期。要破...
评分近来读史书的一个收获是,原来这么简单的道理,还经历过这么大的争议啊?时至今日,少有人再怀念计划经济,少有人再怀疑高考的权利,少有人再认为雇佣超过四个人就该逮捕甚至枪毙。但是就在区区三十年前,这都是要掉脑袋的禁区。1978年改革开放,1983年清除精神污染,1987年反...
评分这本书同作者的《筚路维艰》一样,都是将漫长的历史过程浓缩成不长的篇幅,并将历史发展的逻辑展现出来,展现出了作者的深厚功力。 历史时期距离当下越近,可供参考的材料便会越多,头绪也越发繁复,要想在有限的篇幅里,既讲清楚历史脉络,又能给出不俗的结论,这非常考验写史...
探路之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