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文学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 李杨 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1950-1970 现当代文学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
发表于2024-06-15
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解读了8部50—70年代的经典作品,既有代表主流叙事的《林海雪原》《创业史》《红岩》等,也有当时“地下文学”的代表《第二次握手》;从写作资源、小说结构、主体塑造等方面展示文学创作的演化,指出这些作品为何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下受到读者欢迎,并反过来影响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本书是当代文学领域运用“再解读”研究方法的重要成果,受到众多研究者和读者的肯定,本次精装版增加了1篇关于“新时期”工业小说的文章。
李杨,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专著有《抗争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光晕——文化政治视域中的延安文艺》(即出)等。编著有《读电影——经典艺术电影》《读电影——最新艺术电影》《深圳新文学大系》等。
理论操演时有穿凿,底子还是文学史的一些定论,就当作「从另一维度打开革命文学文本」吧。置于文学史序列的分析反而对我启发最大(如由《创业史》联系到中国农民形象的建构历程)。以「虐恋」解《红岩》确实略显匠气,不过这一视角同样可运用于《黄金时代》《布礼》《风声》。看到参考书目中有王德威的《想象中国的方法》,如此书写便能理解,最近也在反思从文本内部切入历史化的一些问题......and《林海雪原》一篇的结论大抵经不起推敲,不妨问问“解构之后走向哪里”?
评分李杨老师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演变、发展、成型、膨胀以致自反为逻辑,展示出一个“小说中国”的建国史,文本与时代的复杂与纠缠展示在李杨老师朴素大方的语言之中,尤其是细读的分寸感让细腻变得简洁舒畅而不拖泥带水,尤其是对巴赫金、詹明信乃至于法兰克福学派思想的借鉴,都极具代表性,这本书是我现在读过对于“十七年文学”解读的的最佳文本~
评分分析《红灯记》形式的意识形态很精彩。用李银河奶奶的“虐恋”分析《红岩》叫人冒汗……
评分一种必要性吧,即便是去说那个时代没有文学。
评分从“红色经典”的形式和修辞中找到解码历史的路径——显示的不是“历史”如何控制和生产“文本”的过程,而是“文本”如何“生产”“历史”和“意识形态”的过程。虐恋心理分析江姐真是大胆的创新。但重在又很能说服人。
第一章《林海雪原》——“革命通俗小说”:“传统”与“革命”的融合、分裂与冲突 通俗小说: 在现代性的建构中通俗文学一直是作为新文学的他者存在的 一度成为“文革”后的评论家将社会主义革命定性为“封建文化”的口实 50s:节制普及 一、“英雄” 西方:史诗(epic)英雄史...
评分第一章《林海雪原》——“革命通俗小说”:“传统”与“革命”的融合、分裂与冲突 通俗小说: 在现代性的建构中通俗文学一直是作为新文学的他者存在的 一度成为“文革”后的评论家将社会主义革命定性为“封建文化”的口实 50s:节制普及 一、“英雄” 西方:史诗(epic)英雄史...
评分第一章《林海雪原》——“革命通俗小说”:“传统”与“革命”的融合、分裂与冲突 通俗小说: 在现代性的建构中通俗文学一直是作为新文学的他者存在的 一度成为“文革”后的评论家将社会主义革命定性为“封建文化”的口实 50s:节制普及 一、“英雄” 西方:史诗(epic)英雄史...
评分第一章《林海雪原》——“革命通俗小说”:“传统”与“革命”的融合、分裂与冲突 通俗小说: 在现代性的建构中通俗文学一直是作为新文学的他者存在的 一度成为“文革”后的评论家将社会主义革命定性为“封建文化”的口实 50s:节制普及 一、“英雄” 西方:史诗(epic)英雄史...
评分第一章《林海雪原》——“革命通俗小说”:“传统”与“革命”的融合、分裂与冲突 通俗小说: 在现代性的建构中通俗文学一直是作为新文学的他者存在的 一度成为“文革”后的评论家将社会主义革命定性为“封建文化”的口实 50s:节制普及 一、“英雄” 西方:史诗(epic)英雄史...
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