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传记 艾略特 诗人 文学 外国文学 英国 哲学 *上海文艺出版社*
发表于2024-06-15
T. S. 艾略特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T.S.艾略特,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个比起成为诗人更想成为圣徒的人;却因为无法成圣,而成了伟大的诗人。
他总是言说那些"不被言说的",在公众面具保卫之下的孤独里过着隐秘的生活。如果不是因为他是诗人,有探究并定义这种生活的需求,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了解他的生活。
他的诗从生活的酒滓里滤出一部结局早已注定的大戏,呈现的便是一部连贯的灵魂自传,诚恳,直接,比任何旁观者的考语都来得更洞明,更直指人心-——他的生活与作品就这样紧密相联,彼此创造。这部传记就基于这些由诗人亲自作出的表述,并与他实在的生活相印证。
林德尔·戈登考察了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的一生,那游走于他身上的圣徒与罪人之间的深壑。她将艾略特的生平与作品互参,以理解这位精神的求索者所经受的试炼:他的缺陷与怀疑能让一切过着不完美人生的我们找到共鸣。
"艾略特是20世纪英语文学文化中最重要的人物,这样伟大的地位,他在很短的时间、惨淡的境遇里,用为数不多的作品就已斩获。"——路易斯·梅南德Louis Menand《纽约客》
"戈登以明智的同情,穿梭于艾略特的人生与作品,带着对艾略特诗歌与戏剧无懈可击的谙熟和深刻理解,刻画出了一个精妙入微的艾略特形象。他犹如詹姆斯笔下的人物,在记忆与欲望、世俗幸福与更纯净的精神世界间徘徊撕扯。"——角谷美智子Michiko Kakutani《纽约时报》
"一部深邃、细腻、复杂的杰作。贯穿全书的是一个饱受折磨又毫不妥协的形象:他有着清教徒式的克己,在一个相对主义盛行的世俗化时代里平庸地度过一生的图景令他恐惧。他奋力前行,觉察着那'平庸的人无法感知的颤栗'。"——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纽约时报》
【作者】
林德尔·戈登 Lyndall Gordon
1941年生于南非开普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博士,以罗德学者身份前往牛津大学做,现为牛津大学圣希尔达学院资深研究员。
【译者】
许小凡,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英国诺丁汉大学英语文学博士。
书写得很好,不过看完反而更多地想了解译者。本书译文再次证明,最好的现代汉语出现在翻译文学里。这样的译者和译著有力地维护了汉语语言文字的尊严,也体现了其理想状态下应有的水准和质地。
评分“艾略特一生的行迹至多为他独立发声的作品作了注脚。……在艾略特这里,写作不是人生的衍生物;相反,有了作品,人生便成为它的枝节。” 厚重的学术性传记,几乎没有一个字浪费在煽情或八卦上,值得反复读。
评分翻译的确优秀,让人想要朗读。故事有点冗长,如果对神学和宗教没有一定研究依旧读不懂《荒原》,但是故事经历写的很细腻。罗素竟然绿了艾略特,有点心疼。
评分这本书的每一句都值得大声读出来。不完美的一生,大概才是完美的,因为艾略特想象过完美的样子。
评分三星半,翻译倒是可以给十星。
早就借了《荒原》,图书馆催还这本传记,就趁机翻完了。终其一生,他都是一个分裂的人。生于狂放的“新世界”,却几乎众生都飘荡于拘谨的英格兰。幼时在海岸边聆听到的潮汐之间的宁静,似乎给予他某种神启,使得他终身都在追寻着永恒。但是哪怕哈佛和牛津的哲学学习都无法告诉...
评分▪艾略特的“非个人” 林德尔·戈登(Lyndall Gordon)撰写的T.S.艾略特传记《不完美的一生》共计十四章(除去5篇附录),传记的书写多少都带有一些文学性的主观投射,不过其中夹杂的关于诗人本人的史料铺陈,在这样一本厚厚的带着作者撰写诚意的文学传记里显得即客观又让人...
评分文/许小凡 一、“每首诗都是一则墓志铭” 1951年,牛津大学的文学评论季刊《批评》(Essays in Criticism)创刊。在1968年重印结集的合订本中,这本创刊号收录了一篇新的编者序,披露了与诗人艾略特有关的一桩公案。1910年,不到二十二岁的汤姆·艾略特从哈佛毕业后来到巴黎追寻...
评分边下地狱边体会道德。 书名叫不完美的一生,他确实也不完美。但有一颗向往完美的心,于是在现实和向往的两极撕扯中,挣扎着过了这样的一生。他的自私写在脑门上,觉得需要灵感的时候就结个婚,觉得需要来着终极的圣洁的指引,就培养一波芬芳的感情。事事为己,太想要完美了是嘛...
评分T. S. 艾略特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