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宋史 隋唐五代史 唐宋 政治史 方震华 隋唐史 中国
发表于2024-06-14
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内容简介】
本书从描述文官与武官政治权力自唐末至北宋中期的消长过程入手,分析导致双方在文化认同上由模糊转变为严重对立的因素。权力争夺是导致文、武官之间关系紧张的主因。为了争取君主的重视,文士将武人描述为贪婪无知,而强调自身具有学养、道德的重要性。随着文官权力自后周、北宋逐步扩张,文士对武官的歧视日益加深,并透过制度的规范,阻止文、武官身份的转换。文、武官对立因而成为宋代政治上无解的难题。
【编辑推荐】
作者用法国年鉴学派的方法论,对安史之乱后唐代文、武势力的消长,以及文士对军队、战争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从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的角度对唐宋之际的文武关系做了深入分析。
方震华祖籍上海,1966 年生于台湾台南。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台湾师范大学历史所硕士,美国布朗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以唐、宋时期政治、军事史为主,尤其关注军队体制、文武关系、战争叙事与夷夏关系等议题。
现在更喜欢那种论文集形式的博论,不至于为了所谓著作的框架将些不擅长甚至无必要的论述强加进来,既无深度也无亮点。本书的问题就在这里,重点本是唐宋文武关系的演变,但读完的感觉是作者就是以武人权力的扩张、文治传统的复兴、文臣的最终胜利三个时间段的变化将唐末宋初的政治史梳理了一遍而已,而且沿用旧式的举例方法,这点似乎与台湾学界普遍采用数理统计的社会学方法不符(或许是宋史研究与中古研究的不同?),特别是有关唐末藩镇的文武官员比例变迁、五代各政权内部文人所占政府职位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宋代文武迁转的比例变化。如果只是流于讲故事,学术性要大打折扣。其实关于宋人对于唐末五代武人的书写变化也值得以个案具体讨论。
评分典型的新瓶装旧酒,材料上没有什么新的地方,主要在于梳理出了唐宋之间文武关系变化的一个趋势,即文武官的区别由模糊转向明确。唐代后期文武官员各管一摊,但是黄巢之后朝廷必须依仗武官,武将运用军事权力争夺政治权力,文官扮演象征性、仪式性的角色,但文学仍然有着背后的文化影响。五代后期武将开始文儒化。文治权力的复兴在于后周两位皇帝以及宋太祖太宗四人的努力,中央有强大的禁军可以控制地方,并且一统全国,之后大量权力开始移交文臣,文武之间出现制度性差异以及不同的形象塑造。算是王赓武研究的拓展吧。
评分就是简单的梳理,论证也都过于简单,平铺直叙。
评分从文武关系的视角梳理了一遍史料
评分现在更喜欢那种论文集形式的博论,不至于为了所谓著作的框架将些不擅长甚至无必要的论述强加进来,既无深度也无亮点。本书的问题就在这里,重点本是唐宋文武关系的演变,但读完的感觉是作者就是以武人权力的扩张、文治传统的复兴、文臣的最终胜利三个时间段的变化将唐末宋初的政治史梳理了一遍而已,而且沿用旧式的举例方法,这点似乎与台湾学界普遍采用数理统计的社会学方法不符(或许是宋史研究与中古研究的不同?),特别是有关唐末藩镇的文武官员比例变迁、五代各政权内部文人所占政府职位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宋代文武迁转的比例变化。如果只是流于讲故事,学术性要大打折扣。其实关于宋人对于唐末五代武人的书写变化也值得以个案具体讨论。
去年末拜读王赓武先生《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甚惋惜王先生未及阐释后周至宋初的权力聚散过程。幸王先生在序言中叙及方先生《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一文,当时已拟美亚采买原版,随手检索国图,竟发现社科文献出版社已于18年12月出中译本。后一直关注此书发售情况,又...
评分 评分晚明来华的欧洲传教士,常常惊叹于中国一种特殊的制度——“文治”,在当时的世界各地,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完全依靠文官体系来治理国家,军事贵族、诸侯、武将则要么不存在,要么服从通过科举制度选拔的文人士绅的指令。这就极大地消弭了内部战乱的可能性,减少了战争频率...
评分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