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2024-06-15
恶的科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为什么有人会持刀闯进幼儿园砍杀儿童?
为什么有人会为盗取一枚戒指切下别人的手指?
为什么纳粹科学家会在俘虏身上做活体实验?
为什么有人会忽视其他同类的人性?
在哲学、宗教的思路里,人类的残酷行为通常被解释为犯下罪行者的“ 恶 ”,但这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 。“恶”的概念只是虚晃一枪、将问题暂时搁置,其实并没有给出答案。
本书是一位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对“恶”进行的系统思考,他借助科学家擅长的调查、实验和分析,以“共情腐蚀”取代了“恶”:某个人作恶时,他的共情遭到了腐蚀,共情水平较常人要低很多。但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的共情水平不会导致极端恶行发生,虽然人们常常会不顾他人的内心感受。
这一替换看似简单,却能帮助我们摆脱价值偏见,给出预防恶行发生的思路。它同时提出了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共情腐蚀”是如何发生的?
社会环境会对人的共情水平造成多大的影响?
为何同样遭遇“共情腐蚀”的自闭症患者一般不会作恶?
本书也许会改变你思考“恶”的方式,甚至会改变你对待“恶”的态度。
-----------------------
※名人及媒体推荐※
大脑状态与共情能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本书提供了令人着迷的解答。——特里·伊格尔顿
本书提出了一个简洁而可信的假说,借此我们能够以全新的方式来思考恶。——《纽约时报》
未来我们也许能够理解人类境况的阴暗面,而巴伦-科恩为此搭建了一个科学的基础,让这一探索更明晰了。——迈克尔·加扎尼加
作者
西蒙·巴伦-科恩(Simon Baron-Cohen,1958— ),知名临床心理学家,剑桥大学精神病理学教授,剑桥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主任,三一学院研究员。毕业于牛津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代表作有《恶的科学》《心盲》《关键的区别》《自闭症与阿斯伯格综合征》等。
译者
高天羽,笔名“红猪”。长期任《环球科学》杂志与果壳网翻译。出版译作有《遥远地球之歌》《鱼为什么放屁》《世界为何存在》《神经的逻辑》《恶的科学》《打开一颗心》等二十余种。
非常hardcore脑科学著作,虽然作者承认共情能力和基因遗传、社会文化影响两方面都有关,但后一方面没有深入展开,想看其他有没有这条脉络的著述。特别有意思的一个发现:科学研究发现男性的共情能力平均低于女性,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让男性理解女性生存困境为什么那么难。
评分我不认为这是在给罪恶洗地,反而是从更理性科学的角度去探讨为什么会出现罪恶这种东西。只有明白了为什么,人类社会才能向更好,更高的层面发展。难道把所有犯罪的人都处死,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好吗?我们都明白,不是这样的。
评分大佬太不会写书了。这个题材如果交给专业的科学作家来组织,能有趣上好几倍。
评分很不错 观点是恶的行为出于神经问题 论证得不错 虽然对观点我持保留态度
评分太牛叉了,找到了一套新的理论框架把人格障碍和自闭症谱系放到了一条谱系里,并把基因和社会影响全部纳入。神经科学把心理学彻底打趴下了。按照这个理论框架,有不少恶性犯罪都是神经病引发的精神病;反过来,如果找到某种办法(比如作者提出的12个影响共情的因素)强化所有人的共情,世界大同就不是梦了……
这是一本正经的以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为主题的科普书,它讲了很多故事(因而可读性好得像是一部小说),这些故事的主角大多是肆意追求自己内心所欲所想的人,他们做出了大量冷漠甚至残忍的事情。作者认为,这些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无法读取他人的意图、信念或感受等,或者能...
评分 评分疫情突然爆发,因医院收治不力,很多网友在微博上求助,而评论里却有很多质疑和谩骂,我在想是什么让他们体会不到别人的痛?还有那些官员的散漫和对生命的漠视是如何形成的? 在这本书里,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共情腐蚀。共情是指能够识别到他人的情绪,并做出相应的反馈。而缺乏...
评分时不时在网络上看到令人生畏又心寒的新闻。 2018年6月,一男子持刀冲进小学校园,砍死2名儿童。他如何会对尚且稚嫩的生命痛下屠刀的?2017年6月,杭州纵火案致一家四口死亡。保姆是怎么狠下心点燃火苗的?2014年3月,昆明火车站发生恐怖袭击,致使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那些...
评分作者对于科学的态度十分值得肯定,内容有一点专业性,建议稍有基础再看。 全书主要写了几种典型的都是因为共情缺失导致的人格障碍,以及共情能力对应的大脑结构反应和部分基因位点的影响,和最后对于共情的思考和反思,值得一看。 不过,虽然作者有专业的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思维...
恶的科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