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导论 1
一、何谓“自由”?——“两个改变”及其辅助
二、为什么是先秦诸子?
三、全书的研究方法与基本格局
第一章 戊戌与辛亥的开拓
第一节 康有为:在“圣人”与公理之间
一、知行关系论
二、“圣人之师,万物也”
三、关于认识的内在环节
第二节 梁启超:先秦诸子亦有“教智之言”
一、主客、知行与有限的真理
二、认识的环节
三、认识能力
第三节 严复:庄子的认识论维度及其他
一、“意验相符”与“心止于符”
二、正确的认识机制
三、突破实证主义的金科玉律
第四节 孙中山:“孙文学说”的真实意蕴
一、“孙文学说”要解决一个问题还是两个问题?
二、“知难行易”的多重意蕴
三、孙中山的真实观点
第五节 章太炎:唯识学、康德与先秦诸子的沟通
第二章 自由主义的探索
第一节 胡适:“只有真理可以使你自由”
一、胡适的真理观
二、主客关系新论
三、科学方法论
余论:先秦思想中的思想自由论
第二节 潘光旦:“解蔽说”和“位育论”
第三节 殷海光:通往正确思想之路
一、认识论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二、先秦诸子与纯粹逻辑
三、科学思想论
四、认识论与政治哲学之关系
第三章 文化保守主义的崛起
第一节 梁漱溟:理性的情感化与认识自由
第二节 熊十力:认识论的两种进路与先秦诸子
一、知识型自由与智慧型自由
二、两种认识自由与先秦之思
三、“科学的真理”与“玄学的真理”
第三节 冯友兰:论韩非之“理”
第四节 贺麟:三种思想方法协助认识自由
第四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成就
第一节 陈独秀:认识自由观新探
一、本体世界中的自由
二、自然世界中的自由
第二节 李大钊:当明是非于天下
第三节 毛泽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自由论的高峰
一、毛泽东对传统和自由的一般看法
二、真理及其特征
三、如何认识真理?
第四节 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所见的认识自由观
一、郭沫若:社会史还原法视野下的先秦诸子与认识自由
二、“侯外庐学派”:非理性与认识自由
三、张岱年:“真知三表”与多元的视角
四、任继愈:先秦诸子与唯物辩证法
五、冯契:辩证逻辑的视角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契机
征引文献举要
后记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