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文化研究 戴錦華 文化 思想史 中國 電影 藝術史 近代史
发表于2024-06-15
隱形書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勾勒當代中國文化地形圖,衝破文化鏡城的種種幻象。著名文化研究學者、電影學者戴錦華教授經典代錶作。
20世紀90年代,大眾文化無疑成瞭中國文化舞颱上的主角。在流光溢彩、盛世繁華的錶象下,是遠為深刻的隱形書寫。凸顯這隱形字樣,在新的坐標中勾勒一幅當代文化的地形圖,並拒絕陷落於90年代的文化鏡城之中,是一個文化研究者的必然選擇。本書對盛行於90年代的各種文化現象進行瞭深入的解讀,對於今天的讀者瞭解新時期中國文化的源頭與流脈,具有重要的指證意義。
戴錦華,北京人,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曾任教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學係11年,自1993年任教於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學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從事電影、大眾傳媒與性彆研究。中文專著《霧中風景》《電影批評》《隱形書寫》《昨日之島》《性彆中國》等。
讀此書需要對大眾文化理論有所瞭解,尤其是需要知道文化研究究竟是在研究什麼。在此基礎上,此書對90年代錯綜復雜的文化現象之全景式描述以及分析,頗具啓發性。但有點不好是戴錦華非常喜歡將很多生僻甚至是古怪(有可能是生造的)的專業術語夾雜在明明沒什麼必要的長句中,增加瞭理解難度。
評分暴露與遮蔽
評分較舊版,增加瞭第十章。與其說第十章是在老版齣版近20年後對本書所勾勒的90年代(以及其相連的80年代和濫觴的60年代)的迴望和再觀察,不如說是戴老師在當下對文化研究及其立場和走嚮的再度思考和書寫。如戴老師在課上所言,文化研究(者)在烏鴉嘴和女巫的身份間的無窮搖擺或許永不“遭人待見”。但最終,或許隻有“唯不安者得安寜”,這份安寜來自解碼的快意、破解魔障的得意以及對現實無盡關照的情意。
評分優秀的學者是什麼樣子的呢?兼具強大的邏輯思維和敏銳的閱讀初感,最後,還一定要精通自己用以錶達和寫作的那門語言(在此意義上真的很喜歡戴錦華王德威兩位老師的文風瞭,閱讀體驗極佳)。
評分1999年已經寫完齣版的書,就試圖對還未完成的90年代做齣分析,不可避免地會陷入具體操作的睏難。於是本書呈現齣的結果就是:理論轟炸與大量事實列舉,沒有結論。光是談論社會主義宣傳畫和XO廣告牌並列這件事,戴老師就能用上洋洋灑灑幾韆字,還有什麼是寫不齣來的?
绪论 理论旅行: 英国伯明翰学派,对工人阶级文化的再发现——美国跨学科准学科的文化研究、多元文化论、后殖民理论及表意实践与公共关系的讨论及族裔研究、性别研究—— 中国亚太地区的文化研究实践 农民工沉默的大多数:对他们的报道从阶级压迫的事实代之以民族叙述(外国佬...
評分80年代在惨痛和暴烈中轰然终结,还未回过神,90年代就在短暂沉寂后迎来“大爆发”:毛泽东热、人文精神大讨论、美国热、后现代、民族/民粹主义抬头…其中影响最大的或许就是如今已无远弗届的消费主义的奔腾而来,以及在此之上的“大众”文化的形成与霸占。 这些并置杂陈、热闹...
評分《隐形书写》是戴锦华90年代末写的文化回顾与文艺综述,既有材料的堆叠与呈现,亦有批判性的省思,更有提纲挈领的时代研判甚至未来预测。更多的,也是下一个展览的打底书籍,将以此为基。 90年代的中国,是大众文化出现的时期;换言之,今天的眼花缭乱皆能溯源到彼时。在戴锦华...
評分透过一个文本的解读可以看见一个完整的历史,实际上,形成一种完整的历史风貌是非常难的,即使学者也是这样,九十年代是知识分子的理想崩解的年代,这不是对知识分子的否定和压抑的开端,也不是终局,它只是一个中间环节罢了,且不要说戴锦华陷入知识分子主义的窠臼,它无非是...
評分如果说戴老师不用“如果说...那么...”这个句式造句,那么这篇文章还剩什么?哈哈哈哈哈哈! 这是一本关于九十年代文化现象研究与批判的书 ,作者以“文化镜像”命名九十年代纷繁复杂的乱像。以知识分子、官方和大众三者之间的角力互动为主线,并深挖三者背后的推动力:知识分...
隱形書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