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文学 外国文学 德语文学 卡夫卡 podcast Kafka 遇见 读了一半
发表于2024-07-01
诉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小说主人公约瑟夫·K在30岁生日的当天被莫名其妙地逮捕,没有手续,没有说明罪名,也不知道主审法官。他自知无罪,却从此陷入无休止的诉讼之中。经过了一年的挣扎,最终却在31岁的生日前夜被秘密处死。卡夫卡作品所描写的对象多为底层不知姓名的人物,他们深受帝国官僚体制的挤压,内心充满孤独、恐惧、迷惘与不安,情节多支离破碎,从中折射出帝国末季的社会矛盾及众生世相,成为那个时代的典范之作。
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20世纪初叶最重要的德语作家,与乔伊斯、普鲁斯特等同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长篇《城堡》、《诉讼》及中篇《变形记》等为他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广泛、不朽的声誉。卡夫卡出生于奥匈帝国晚季的布拉格,父亲个性刚毅、严酷,这一特定的时代和家庭环境在卡夫卡的个性和创作中打下鲜明的烙印:奥匈帝国的专制主义与欧洲现代潮流的悖逆,犹太民族的无家可归与受歧视、受压抑的处境,以及父亲家长制的威权,这一切都导致卡夫卡对现实世界的陌生感和异己感,他在自己的生命中深切地感受到黑格尔、克尔凯戈尔哲学中所指出的现实世界的“异化”,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完整地反映了出来。
备课读第二遍。
评分第一次读卡夫卡,感觉他的文字冷静而克制,又静水深流,藏着极其厚实而浓烈的情绪,是个十分难懂的作家。用绘画作比,他兼具后印象派三人的气质。塞尚的克制、疑惑、“笨拙”和费解,高更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以及梵高画中的情绪和荒诞。他对人性中微妙的情绪有极其敏锐的捕捉力,这不同于毛姆犀利而辛辣的文字中的洞见,而似乎是一种长期自我对话中从内心里深挖出来的“宝藏”,本书主角K的身上,处处有着这种体现。全书的“神奇”之处在于一种必然的荒诞,莫名的罪名,无休止的诉讼、挣扎,体制的压迫,直到最后的死亡,都体现着一种矛盾和虚无。这种乍一看之下的荒诞却又充满对现代社会的隐喻和折射,具有一种必然性,每个人都身在其中,受其之苦。看过他手稿中的删改部分,似乎明白了他文字支离破碎的原因,他充满矛盾,而他的寓言则有着广阔的解读空间
评分卡夫卡是个坎儿 乏味
评分别买这一版,翻译的非常生硬。
评分卡夫卡是个坎儿 乏味
当今是法制社会,错案、冤案都可以申述,上诉,可是在《审判》中的约瑟夫•K却不知何处申,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么罪。 作者卡夫卡,20世纪奥地利德语作家,西方现代派的文学鼻祖。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布拉格,那时还处于奥匈帝国时期。20世纪初的西方经历了战争、社会...
评分在百度百科里,审判,通俗解释是审理案件并加以判决。法理解释是指人民法院依定法院程序来源于人民检察院的公诉案件或者自诉人自诉的案件进行审理并判决的一项活动。诉讼,在西方人的观念里,是指法庭处理案件与纠纷的活动过程或程序。现在,在中国法理的解释上,是指纠纷当事...
评分第一次看卡夫卡,基本上是昏昏沉沉看完的,只有到最后教士出来的那一段小说才变得有意思,主要的故事情节很乏味,看书评比看正文有意思的多。 关于内容的解释,我比较喜欢的是《为自己的人》中弗洛姆的书评,这本书叙述的是一个梦境,是K的潜意识塑造出来的。因此情节才会...
评分 评分一个笼子在寻找一只鸟 ——读卡夫卡《审判》 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的《审判》期待已久,之前读过各种其他的版本,重温经典也是一种美妙的回忆。我喜欢卡夫卡,非常喜欢。若问理由,因为他不搞愚民谎言文学,就这一点足够伟大。 拿到书...
诉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