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哲学 心理 宗教 现象学 文学 神学 2018书单 果麦麦
发表于2024-06-15
我与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我与你》是20世纪著名哲学家马丁·布伯的代表作。作者马丁·布伯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存在的东西,决不是“我思”,也不是与自我对立的种种客体,关键在于他自己同世界上各种存在物和事件发生关系的方式。全书共分为三卷。第一卷旨在挑明世界的二重性与人生的二重性,“你”之世界与“它”之世界的对立,“我—你”与“我—它”人生的对立。第二卷讨论“我—你”与“我—它”在人类历史及文化中的呈现。第三卷展示了“永恒之你”即上帝与人的关系。该著作对现代西方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已深入到哲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各门社会科学之中,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马丁·布伯MartinBurber
1878-1965
出生于奥地利,哲学家、翻译家、教育家。
影响遍及整个人文学科,特别是在社会心理学、社会哲学和宗教存在主义领域。
译者徐胤,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在读,专门从事"文学与精神分析"方向研究。《我与你》是他继《性学三论》和《精神分析引论》后又一通达译作,译本曾受李银河老师的点赞推荐。语言精准,娓娓道来,还原马丁·布伯原文神韵,准确好读。
非常深奥,还要再读,再读这本,再读另一个译者的那本
评分犹太神秘格言:“人在母体中通晓宇宙,出生后却忘记一切,”说明人一直追求回归从前的状态。
评分豆瓣阅读看的这个新版。纯说理式散淡文科生写作。不觉得是翻译的问题,原著应该就是这种漫无目的的发散式风格,我看这种书也是白看,不忘脑子里进,知道个概念,闻着点味就完了。两星半。
评分有时候觉得是把复杂问题讲简单了,有时候觉得是把简单问题讲复杂了,对话哲学领域的一部重要作品。大概现在的状态不适合读这本书吧
评分语言充满诗意,许多尚未读懂。“我-你”只在瞬间存在,“我-你”最终必会沦为“我-它”的悲剧,是人类最深刻的忧郁。
作者:马丁·布伯 译者:陈维纲 出版社:三联书店 数月前,在《中国摄影》杂志上看到吕楠的数幅关于西藏的照片,我感动得流下泪来,这是2004年开始玩摄影来,第一次有这样的体验。 接下来再看专访,中间一个细节说,吕楠一个人在西藏的十年时间里,一直随身带着一本...
评分布伯的行文风格既有海德格尔式的艰辛晦涩,思想又有舍斯托夫之神韵。同时他认为尼采是以其独特的方式忠实于实在。书中两次提到尼采,对尼采的评价似乎不低。 在“它”之世界,因果性君临一切。因果性在“它之”世界具有无限统摄力。------p70. 这句让我想起舍斯托夫所指2×2=...
评分■[法]E.勒维纳/文 黄启祥/译 他人不是作为客体或对象向我显现,这个说法,并不只意味着我不把另一人作为我支配的一个东西、一个“某物”,而且还主张,在我自身与他者们(the others)、我与某人之间建立的原初关系不能被不恰当地说成是占有、把握和受制于客体的认知...
评分认识这本书,是因为我喜欢的几个大腕——欧文·亚龙、朱瑟琳·乔塞尔森、肯·威尔伯——都在他们的书中援引到这本书及其作者:马丁·布伯。 译者大概是老派的知识分子,文风喜带着古意的华丽雄壮。作者谈的是相遇,然而透过这本书与作者的精神相遇,已不是件...
评分人活着什么最重要? 我觉得一切的分量都很轻,但硬要从这些生命之轻中选一个出来,我想最有意义的是经验。以前我一直这么回答别人。 但根据布伯的观点,经验,产生的是“我-它”关系。于是我在想,我所谓的经验是指什么。 似乎说成是深层的体验更确切些。 手机上记下书里一...
我与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