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2024-06-16
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古代帝国持续存在的君臣关系可细分为礼仪型与信-任型两类,后者亦是历史中“结构性的存在”,围绕它反复出现的言行构成历史中最为活跃与能动的力量。本文以西汉为例,具体到每个皇帝统治考察围绕此关系产生的建立、维持、废止与重构的过程,解释了此关系长存的背景与动因、来源与根基,以及此关系所激发的君臣言行如何引领西汉历史。文中力图围绕日常互动中呈现的君臣关系,重返历史现场,捕捉当时人的不同感觉,重新梳理西汉历史。尝试从“关系过程”与“关系的关系”两个角度增加一种认识中国历史的新思路,为超越史学中碎片化的实证研究与抽象的结构分析及两者间的疏离与对立提供一种可能的出路。这是一项参照社会学、人类学展开的具体历史研究。
侯旭东,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先后从事东晋南朝经济史、北朝民众佛教信仰与乡村社会研究。近年关注文书类简牍,并致力于探索汉魏六朝的国家形态与统治机制。出版论著数部,论文六十余篇。
4.5星。问题意识和视角新颖,细节也很丰富,立论相当自信,但也因此似偏重批判前人的线性历史观,对自己的立论少了点审视。理论对话略不足,对组织社会学理论了解未见深入,不过开辟新见,颇多启悟,仍不失为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古代史杰构。
评分其实就还好。“关系的过程”(历时性)和“关系的关系”(共时性)并重,并提出要告别线性历史观。但先不说对西汉皇帝佞幸的枚举就不知不觉中回到了一种上帝视点,开始回放。此后在“宠”的动态机制中,也并未达到深描,而只是私人故事的拼接组合,并未有太多新意。而且,信—任型君臣关系这一个“概念”,是历史的入口,还是历史的出口?书中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并未说服我。有点过于急切地开始融合学科了。
评分真的很喜欢,短评说不清楚,等下写个长的吧。
评分侯公称得上是中古史六零后的翘楚了吧。尤其是对社会学理论的掌握,这一领域应该无人能企及。突破线性史观的说法倒不是很新鲜,强调回到历史现场而已,但破容易立却很难,这本书的尝试值得肯定,不过总觉得作者选的角度有些平庸,读完全书没有太大的触动,转不如作者对于田余庆的批判有启发。另外除了明清以下原始档案留存较多的领域外,本身就是以后见之明写成的正史为主要史料的领域,想要真正有所突破太难了,对于研究者甄别史料能力考验太大,而这种鉴别本身很难说不会成为另一种后见之明,看来正如阎公所说,不是用的问题,而是怎么用的问题。一篇小文注释引用如此丰富,还是五星。
评分用大量学术技术呈现了中国政治运行的常识。初看很有趣,反对“大事件因果关系”,然而最终也只能停留在“揭示历史上一些被忽略的面向与潜流”。揭示完了怎么样呢?貌似学术创新了。然后呢?实在也并没有什么。
本书的雏形是2015年夏天完成的一篇论文,此文分两次发表在《清华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及2017年第1期。初稿完成后,曾提交给若干会议,就教于学界,并在2015、2016两年的《中国学术史:中国古代国家论》课上讨论过。相关内容,亦曾在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四川大学历史学院主...
评分中国是个差序格局下的熟人社会,所谓“亲疏有别”,讲究的是每个人依照自己在这礼法规定下的社会关系远近和身份地位为人处世。在传统社会,中国人的信任半径通常与自己的亲属网络正相关,这就是为什么近代以前的中国涌现出许多家族企业,但它们却很难壮大,因为家族成员之间天...
评分2018.4.1 此书是基于读《汉书·佞幸传》形成基本认识展开的考察。问题属于中央王朝皇权层面。若置于从西周至西汉千年尺度的国制重大变革脉络下,全书主干话题可以理解为是尝试解释从“封国组合型贵族制国家”向“皇廷中枢集权帝国”转变前期开始出现实质性变化的一些现象。西周...
评分中国是个差序格局下的熟人社会,所谓“亲疏有别”,讲究的是每个人依照自己在这礼法规定下的社会关系远近和身份地位为人处世。在传统社会,中国人的信任半径通常与自己的亲属网络正相关,这就是为什么近代以前的中国涌现出许多家族企业,但它们却很难壮大,因为家族成员之间天...
评分线性历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是线性的、有目的的、向上的。史家据此选出“有关键意义”的节点,突出历史背后深层力量的存在与作用,而没有意识到结果不过是一种成为现实的“可能”,从而忽略了历史的复杂性,造成封闭的历史。 《宠》以西汉历史为例,阐释了帝国中固有的张力(作为统...
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