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思想史 海外中国研究 宋代 历史 宋史 海外汉学 唐代 文化史
发表于2024-06-15
斯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书对士之转型的梳理,直接继承和发扬了美国宋史学界关注“士人”的学术创变,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它在此基础上,积极地探索了深入理解唐宋思想转型的新方法与新道路, 它不依循理学的惯常叙述思路,而是从唐宋思想史的内部出发,揭示其起伏转折的轨迹。唐宋思想许多为人忽视的重要内涵,得到丰满的呈现,而理学的兴起这一前人论之甚多的问题,也因从唐宋士人转型和思想转型的大背景来观察,有了别开生面的阐发。书中对思想史的研究,综合了政治史、社会史、文学史等诸多领域的观察 ,其中从“文”的视角切入思想史,将文学史与思想史结合起来观察 ,既令人耳目一新,又深有所见。
包弼德(Peter K.Bol),1982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85年起任哈佛大学副教授、教授、讲座教授。1997—2002年任东亚语言文明系主任及东亚国家资源中心主任,现任哈佛大学副教务长,以及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理事长、中国历代传记资料库理事长。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出版著作多部和论文六十余篇。
一部由博士论文扩充而成的思想史,丰富了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详细梳理了士人价值观由文学-历史向伦理-哲学的转变脉络,清晰精细。 我不觉翻译有什么大问题,确实部分长句比较诘屈,但是并不影响阅读,各种观念和范畴译得都是准确的,也是用心的。
评分2017。唐宋思想文化史。抽象深奥的观念经过作者的阐释后变得通俗易懂。作者用很多笔墨介绍苏轼,可见其对苏轼的偏爱,对王安石和司马光这对冤家的评述较中肯,没有孰对孰错。写到程颐时,我隐约能感觉到挖苦的语气。对周敦颐的地位,作者直接引用朱熹的定义,而没有给出争议性讨论。中国思想文化的这一高峰期始于韩愈,终于程颐程颢。二程后中国再无文
评分#专门史# 在后人不断回应前人的问题 并对前人的著作不断推进深化中形成的。
评分长知识之作,文与道的讨论真的历久弥新~
评分翻译是硬伤
谈到悠悠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在如此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总是有那么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供我们划分历史阶段之用。如果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开启秦汉帝国长达四百多年的和平统一状态,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的话,那么这第二次转折的节点,人们一般会选择在唐...
评分p6(6) 作者在开篇对此书可能遭到的攻击进行了排布。并且提出“哲学史并不总是代表思想文化的历史,或者能充分地描述和解释我们借以建立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s)的那些方式。” 翻译文中的流畅性很重要,这本书的译文展现了这种能力。不过小错误还是有一些。 p19(18) 戴维-...
评分读这本书是因为有人将其与余英时所著《朱熹的历史世界》相提并论,读完多少有些失望,文章主旨并不非常明确,可能由于翻译的缘故,读着读着就不知道在讲些什么了,像是迷了路。 但也多少有些许收获。整本书主要解释从魏晋经历唐到宋整个历史过程文人背景、文风的转变。 1. 魏晋...
评分Review: Peter K. BOL, This Culture of Ours: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ultur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vi, 519 pp. Hardcover Peter Bol's This Culture of Our: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ulture is the firs...
评分p6(6) 作者在开篇对此书可能遭到的攻击进行了排布。并且提出“哲学史并不总是代表思想文化的历史,或者能充分地描述和解释我们借以建立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s)的那些方式。” 翻译文中的流畅性很重要,这本书的译文展现了这种能力。不过小错误还是有一些。 p19(18) 戴维-...
斯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