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中国近代史 历史 中华民族 思想史 民族史 文化史 概念史 近代史
发表于2024-06-16
重塑中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著名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兴涛先生作品
十六年磨一剑厚积薄发之力作
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
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
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
本书将传统的精英思想史与“新文化史”的有关方法结合起来,对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孕育、形成、发展及其内涵,作了系统深入的整体性考察和阐释,既注重历史脉络的精心揭示,典型文本的发掘解读,以及重要概念的透视剖析,也重视国家体制、政党政策、关键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分析,并努 力呈现了此一观念得以社会化的诸多历史面向。书中强调,现代中华民族观念一直伴随着中西思想的遇合与古今观念的交汇,表现出民族与国家的纠结与互动;对于认知主体而言,则始终包含着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与融合,见证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调适。它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认同,可以说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精神与民族、国家的命运,是极为重要的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现象。
黄兴涛,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清史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从事清代和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是国内“新文化史”和“概念史”研究有影响的探索者之一。著有《文化怪杰辜鸿铭》《文化史的视野:黄兴涛学术自选集》《文化史的追寻:以近世中国为视域》《“她”字的 文化史——女性新代词的发明与认同研究》《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合著)等。主编有《西方的中国形象译丛》《文化名门世家丛书》《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新史学》第3卷)、《西学与清代文化》《清末民国社会调查与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兴起》《明清之际西学文本》《清帝逊位与民国肇建》等。主要译著有《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自画像》《辜鸿铭文集》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原本应当是新文化史视角下的近现代的民族/族群意识演变的选题,却呈现为冗陈的思想学术史,不能说不失望。首章中通过对新清史的驳斥而叙述清帝国的中国认同,其后便是五族共和、中华民族、中国民族、中华国族等概念的线性梳理,结论则仍是辛亥/抗日对民族认同的影响。部分章节较为出彩,如“中华民族复兴”话语的出现和国共争夺,但整体上颇为平淡,很多叙述完全是史料中所直言的,大可不必重复。虽然作者希望通过以中小学历史教材的编写变化来看下层对“中华民族”符号的接受情况,但显然不很成功,反倒是陷入不断的材料解读中。最后以“演化论和建构论对举,批判后者而青睐前者,但这一组理论被作者对立起来就很成问题,演化论并非客体论,反而与建构论相似应属认同的主观论范畴。最后的附录则证明了学术批评和高屋建瓴远比付诸实践要容易得多。
评分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
评分3.5 1)黄对民族主义的理解很散乱,最终只能在血统论、文化论、公民资格之间打转,并没能理清个人/公民型民族主义和集体/族裔/威权型的异同和两难(直说就是没用《五条道路》) 2)于是黄否认明清是“中华帝国”,对排满轻描淡写,仿佛革命成功后陈其美一道禁令查禁排满书籍就能瓦解已经挑拨起来的族裔认同(我汉人可以驱逐鞑虏,你们只能五族共和。到孙文晚年更否认四族资格,“使藏、蒙、回、满同化于我汉族,建设一最大民族国家者,是在汉人之自决。”)3)黄更没有意识到一个多元族裔国家更需要公民型参与来弥合分歧,而一个威权型国家靠塑造XX子孙来凝聚人心真够精神分裂,也就难怪陈寅恪要批评黄陵祭祖“非特不能调和民族间感情,反足以挑拨之”了。除了收集不少材料,本书很难说得上成功。
评分黄兴涛老师十六年磨一剑的力作,在梳理了大量史料、档案和前人文献的基础上,考察“中华民族”的概念与观念,在晚清时期提出,到在民国时期成为国家政权的国策方针的演化发展全过程。尽管全书以观念史、思想史的考察作为基调,但全书仍然有相当多的篇幅,放在之于社会文化史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的建立,和之于政治史的民国政权民族政策的变迁方面。基于这些方面的扎实考证和出色阐释,本书成为一部融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分析于一体的上佳之作。
评分纵向梳理了晚清以降康梁、杨度章太炎、李大钊孙中山以来的“中华民族”观念,横向论证同一时期五族大同与五族共和、中国民族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与一元多流相互竞争相互影响逐步深化的历史本相。不但重视袁世凯在民初中华民族观念形成上的作用,更发现了是清末留日的少数民族最先从现代民族理念阐释了中国各族人民同为一民族共同体的现实。虽然近代历史上对中华民族观念的理解存在公民领土(政治学范畴)和族群血缘(人类学范畴)两种倾向,但很可惜的是,诚如“救亡压倒启蒙”一样,强调平等政治权力的政治学言说也被覆盖在强调文化统一历史延续的人类学范畴中,成为了至今边疆治理政策上的一大难题。黄老师的书可读性颇强,论证周密系统。
满清不是中华。,可这作者一直说满清是中华。清军入关是偶然不是必然,清军入关是与日军侵华无异的无耻侵略,用再多狡辩诡言都改变不了此点。 清军入关后剃发易服,到处圈地,满人第一,无数的大屠杀,各地设满城监视汉人,日本人都没有满人凶残。 在努尔哈赤时期,满州极其野...
评分没读过这本书,只是看到网上的评论,有感而发,写几句。 近代(准确地说,应该是20世纪初)以来,在这片大地上,以汉字的方式,诞生了很多虚词(不是助词之类,而是是无中生有的词,没有实际事物可指):中华民族和人民大概就是最重要的两个。说道这里,就想起前两天的一个新闻...
评分没读过这本书,只是看到网上的评论,有感而发,写几句。 近代(准确地说,应该是20世纪初)以来,在这片大地上,以汉字的方式,诞生了很多虚词(不是助词之类,而是是无中生有的词,没有实际事物可指):中华民族和人民大概就是最重要的两个。说道这里,就想起前两天的一个新闻...
评分 评分重塑中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