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孙中伦 纪实 非虚构 理想国 文学 中国 2017 当代中国
发表于2024-06-20
回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1、 一次“寻路中国”式的现实探索——作者孙中伦毕业于美国波莫纳学院,罗德奖学金最终候选人。2015年,大三结束的他突然决定休学一年,回国打工,成为了东莞工厂的流水线工人,大理民宿的店小二,甘肃定西的初中老师,成都漆器厂的学徒工,北京某网站的新媒体编辑……他将这一路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完成了一次何伟“寻路中国”式的观察和探索。
2、 一个年轻人眼中的历史和社会——对历史与社会的阐释往往湮没在宏大叙事和精英话语中,这本书记录的是一个年轻人对外部世界的探寻、对社会历史的思考,这里有形形色色的小人物:胡哥四处借款只为开一家奶茶店、河水吞噬了暖娟两岁零一个月的女儿、年纪轻轻却异常沉稳的庚壬是人人敬佩的“许领班”、王姐带着小女儿探望狱中的弟弟,天真的孩子仰头问道:舅舅为什么在玻璃里面……
3、 一段寻找自我的漫漫征程——“我会做一个自己想做的人,可我并不知道那是谁”,带着这个最初的疑问,作者将自身的青春迷惘和价值困惑融入旅途见闻,通过最切身的体验,得出了青涩感性又非同一般的省思。终于,在他人的故事里,他释然了亲人的逝去、抚慰了青春的伤痛、了然了自我的追求。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别人的故事里,我们看到自己,我们与世界和解。
《回来》是一部非虚构作品,也是作者孙中伦的处女作,记录了他休学一年、回国打工的经历与所思。
2015年夏天,21岁的孙中伦大三结束,他决定中断学业,从美国波莫纳学院休学一年,回中国打工。他去到东莞、大理、定西、苏州、北京、成都,做过流水线工人、民宿招待、初中老师、新媒体编辑、寺庙居士、漆器厂学徒,一边流浪一边工作。
在东莞的流水线上,他追问工人们的生活与理想;在大理的民宿中,他遇见不得志的诗人;在北京的编辑室里,他对青春的痛与梦有了深切的感悟;在成都的漆器厂里,他理解了坚守和匠人的意义;在定西的孩子、父母和老师们中间,他重新认识了生命的真谛、贫穷的代价,以及人与人之间难能可贵的相遇和相知……
除了这一年的经历,他在给未能出生的胞兄的七封信中,写下了一个青年人对生活的困惑、对世界的求知和对自我的质疑,青春的迷茫、张扬和省思,在字里行间娓娓道来。而在想象中的胞兄的七封回信里,他似乎终于完成了一场与自己、与家人、与世界的短暂和解。
孙中伦,生于1994年,美国波莫纳学院(Pomona College)学生,主修PPE(政治经济哲学)和德语专业,罗德奖学金最终候选人,入选剑桥大学2017年社会人类学硕士项目。
有觉醒的新一代
评分看不到太多意义。喋喋不休的平庸的叙事,并不会因为作者自给的解读就被拔高变得深刻。
评分绢豆腐一样的文字,细腻绵软,咸甜入味,平实表象,匠心深藏
评分跟作者经历很相似,也做过流水线工人、民宿招待、初中老师、新媒体编辑等,可以说吻合度极高了。作者以一种很边缘的视角看,东莞和大理流于表面,我倒觉得四月三月写个人非常有趣味。以这样的年龄写此类书,本身就会流逝掉很多思考,不过作为他个人的一份“回来”意义挺大的。
评分有觉醒的新一代
我很少读同龄人的书,是因为听长辈说,属于青春的文字是短暂的,昙花一现,虚无缥缈,带着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读中学的时候,迷过一些“80后”作家,现在想来,留下印象的屈指可数,或许是这个时代真的变了。祛魅的世俗时代,追求的是快速消费,商业资本裹挟着文化...
评分这样一本书,能引来许多争议,也是非常清奇。作为同龄人,为作者对个体、世界和历史的思考之多,深感惭愧,因为文科出生且一贯以文青标准来要求自己,但作为普通家庭的孩子,终在生活压力下将自己熔成社会不起眼的一分子。 对于90后上半纪的我,对于自己的人生处境多少有些尴尬...
评分 评分原本以为,孙中伦《回来》的读者,更多会是与作者接近的同龄人,新书面世两个月后,我惊讶地发现,一方面,不少60、70、80的读者非常喜欢这本书,甚至毫不吝啬地发出溢美之词;另一方面,很多甚至连书都没翻过的年轻人毫不犹豫提出了苛刻的批评,譬如,“要是家境好不缺钱、我...
评分回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