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江南”(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简体网页||
繁体网页杨念群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8
449
68.00
精装
三联文史新论
9787108059307
图书标签: 明清史 历史 杨念群 清史 文化史 中国史 江南 清朝
喜欢 何处是“江南”(增订版) 的读者还喜欢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6-15
何处是“江南”(增订版)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何处是“江南”(增订版)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何处是“江南”(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描述
“江南”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隐喻。满族作为异族能够建立起自身的统治合法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实现了对核心文化区域“江南”的成功改造和治理,清朝对江南的治理策略与其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方略颇为不同,并非传统的“汉化模式”所能完全解释。
本书包含两个主题:一是探研清朝“正统观”建立的复杂背景及其内容;二是考察江南士人在与清朝君主争夺“道统”拥有权的博弈过程中,如何逐渐丧失自身的操守,最终成为建构“大一统”意识形态协从者的悲剧性命运。
何处是“江南”(增订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著者简介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杰出人文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2006)《“感觉主义”的谱系:新史学十年的反思之旅》(2012)、《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合编,2003)、《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主编,2004)等,以及随笔集《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2013),《皇帝的影子有多长》(2016),并任《新史学》集刊召集人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主编。
图书目录
导论“汉化模式”得失谈与“江南”的复杂涵义
是“汉化”还是“华化”?
“江南”想象:地理的、文化的还是记忆的?
本书各章主旨
第一章 “残山剩水”之喻与清初士人的“出处”选择
“残山剩水”之喻:“南宋一晚明”
一张旧图诱发遗民隐痛
“残山剩水”中的遗民记忆
“残山”与“剩水”之间:“出”与“处”的两难
“山水”易色与风俗之变
“外压”与“内讧”:暴力的传染史
遗民何以会“死易生难”?
“出处”涵义新解与士人群体分化
第二章 礼制秩序的重建与“士”“君”关系的重整
小引:江南“山水”异色之后
“收拾残山与剩水”:移风易俗的意义
“城市”-“乡村”的对峙意象
“夷狄之变”与世家、古礼之兴废
“士”“君”教化角色的转变
对“明末士风”批判的双重意义
帝王也谈“三代”
从“经筵会讲”看“士'君”教化角色之逆转
第三章 “涉世利生”之下的士风转型
小引:乾隆与遗民的同一困惑
复社“余孽”吕留良
党人碑里姓名非
搏斗于“失节”梦魇之中
遗民的交友之道与生计选择
感悟另一种“出处”之境
八股选家与“道义”担当
不一样的朱子“卫道士”
此“崇朱”非彼“崇朱”
谈宋成癖与持守“家法”
“选政妖孽”的多重身份
“天盖楼”商业运营网络
盖棺尚未论定
第四章 “文质之辨”:帝王与士林思想的趋同与合流(上)
小引:雍正如何感知“江南”的文化威胁?
鼎革期士人的生活样态与“文质之辨”的再兴
守“文”还是趋“质”?清初士论的两种选择!
经典“文质论”与清初士论的呼应关系
“南宋一晚明”历史反思框架下的新“文质论”
“新文质论”与士人行为的自我规训
“文质论”的重构与“夷夏之辨”历史记忆的纠葛
“文一质”,“南一北”
“文一质”之辨与经典重述
“文一质”关系与先秦历史观的改写
第五章 “文质之辨”:帝王与士林思想的趋同与合流(下)
小引:“文质”与“教化”
清帝对“文质论”的回应及其与士林舆论的合流
汉满族群对“文”之涵义理解的趋同
“质胜于文”:一种新解读
清帝如何应对江南风俗之变?
对“质”的正面肯定:一种统治术
“同中有异”:汤斌与康熙帝眼中的江南风俗及其治理
“质表文里”:帝王生活心态的深层纹理
南巡盛典与乾隆的“奢俭观”
一点余论
第六章 清朝“正统观”之确立与历史书写
小引:从两封交战文书说起
“正统论”谱系简释
空间、时间和种族
朝代更替间到底要比赛什么?
各取所需的选择:从“北宋”到“南宋”
宋遗民的看法:种族问题何以凸现?
“道统”与夷夏大防的纠葛
对“道统”意义的甄别、更改和攫取
以“一统”扩张消解“种族”之别
破解朱子魔咒
历史编纂体系中的君王与士人
《通鉴纲目》如何进入皇家视野
书写规则的制定与乾隆的“节义观”
“君师”与“道治”角色的合一
士人的反应:以袁枚为例
遗民史学内在精神的集体坍塌
私人撰史与故国之思
帝王对“私史”与“官史”之关系的认知变化
士人对历史褒贬权力的自觉舍弃
第七章 “经世”观念的变异与清朝“大一统”历史观的构造
小引:“经世”新解
“私言”如何转化成了皇家“公言”?
儒藏说:公私之辨
私门失守:流通的有序化
“官师合一”的复古真相
士林气质与征集遗书行动的“官守”品格
区分“记注”与“撰述”:以复古为旗帜
革除“私意”:“遗民观”与历史书写
为何崇“周公”而抑“孔子”?
孔子出现的意义
重释“道”与“器”的关系
“道”在历史中的消解和重建“道”之秩序的条件
以“吏”为师:方志修纂与“大一统”的文化布局
“治史”与“治国”
修志与辅佐政教之关系
第八章 文字何以成狱?
小引:乾隆眼中的“天一生水”
“托隐逃禅”未必能“咸登彼岸”
“观风”内蕴的转变
金陵“衣冠冢案”引出的话题
逃隐风格与度牒制度
查禁逆书与“驭人之术”
欲擒故纵
监控嗅觉的培养
《字贯》案牵带出时文追缴潮
文网重压下的士风重组
结论一个场景和四个问题
一 从“明”到“清”:“连续”还是“断裂”?
二 对朱子的崇抑:维系“道统”?改篡“道统”?
三 “经世观”的“常态”与“变态”
四 清朝的“大一统”布局与“江南”的特殊地位
后记
附录如何诠释“正统性”是理解清朝历史的关键 《何处是“江南”?》韩文版自序
参考书目
· · · · · · (
收起)
何处是“江南”(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用户评价
评分
☆☆☆☆☆8月阅读-05.对于「江南」内涵的辨析当然极具意义,地理、文化、记忆上的江南,每一个都不那么一样,但是一说起「江南又似乎所有人都知道指的到底是什么。杨念群老师文笔很好,然而从皇权和士林精神世界的关系角度来看,其实是唐以后易代王朝均不能回避的问题,所以可读性高,但在思想史中尚显单一。
评分
☆☆☆☆☆为了曾静案看的
评分
☆☆☆☆☆作者大体是想论证明清鼎革之后,作为“正统文化代言人”的“江南士大夫”是哪能主动和被迫接受自家成为满清家仆的身份地位的漫长过程。书中引用的文献范围不可谓不广,举证的遗民数量不可谓不多,如果作为白描意义的记事本末资料汇编,或许可算做是不错的“史料”搬运工”式作品,让读者了解到一些顺治康熙时代黄宗羲和张岱同遗民侪们的生活状态。可惜作者志不在此,他一方面抽空了实体江南的地理和文化意义,另一方面又炮制出一连串自我臆想的新概念,并企图用“历史研究”的方法自圆其说。对一个跨度如此漫长,涉及超过四五代人的研究对象而言,这个任务显然是过于困难,以至于失败了。历史暴论归根结底只有通过神学手段才能让人信服,任何企图脚踏两条船,既要“有理有据”又要“暴论频出”的做法,归根结底是行不通的。
评分
☆☆☆☆☆描绘士林精神世界和揣摩皇权意识都不错,再关注两者相互作用就好了,统治如何渗透,士风如何转变,首三章和第七章好。若说文质之辨的思想暗合,以及正统观大一统的构建,其实暗认帝王与士子的对立且着眼帝王对其的规训,显得历史感稍弱。
评分
☆☆☆☆☆所以本书的目的在观察社会史和新文化史的若干命题之后重构清朝前期和中期”士“人与皇家权力的复杂博弈关系,以期加深对目前知识分子角色和国家政权关系的认识。不敢说是借古喻今,但确有批判当代文化现状的深意在。
读后感
评分
☆☆☆☆☆ 评分
☆☆☆☆☆《何处是江南》是我跨年而读的书。说吓人点,是两年读了这么一本书;说实在点,也不过是四天而已了。我以前所理解的“江南”,原本就是那个没文化的人心中的“江南”:杏花烟雨、小桥流水、才子美女,无数的美景与美女,无数的烟雨与胭脂……读罢此书,才知道“江南”的意蕴是...
评分
☆☆☆☆☆杨后主应该可以归类为学界中的“话题人物”,当年《再造病人》甫出,就引起热论,此次亦不例外,书7月份出版至今,比较正式的书评已有刘铮的《杨念群的新境》,豆瓣上书评也已不少,维舟的《思想史上的江南》,还有二郎神的“摘谬”,可以说都写的很详细,不过从江南研究...
评分
☆☆☆☆☆这本书信息量很大,视角也很新颖。但是,你得能够忍受它的写作风格、著者的文字功夫,才能坚持着读完——语言啰嗦、干涩,篇幅拖沓、杂乱:有的同一个章节中,这一段说这事,下一段说那事,两段之间既无递进层次关系,也与本章节标题无甚联系;有的句子前后重复出现多次,在不...
评分
☆☆☆☆☆承认失败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更难得的是不去编造某种借口聊以自慰。 小时候班里某个男生经常被欺负,有次打架来人力大,于是他从前排座位被推到墙角。这不甚光彩的记忆,在他口中却成了“我今天终于扬眉吐气一回,把人从我座位逼到了墙角。”幼小的心灵本能地做出了重新阐述...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何处是“江南”(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