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纳粹 二战 历史 回忆录 人性 反战 第三帝国 历史种种
发表于2024-07-01
生而有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书作者彼得·西施罗夫斯基通过对多名纳粹子女的深度访谈,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向读者展现,战后纳粹家庭的真实状况以及纳粹子女的内心世界。通过纳粹子女自己的语言,深入探讨了带着“原罪”出生的他们,如何面对沉默的父母,如何接受知道真相的自己,如何看待上一代的罪恶,以及如何在与父母价值观相悖的现实世界中生存。
彼得·西施罗夫斯基,出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维也纳,是纳粹集中营犹太人受害者的后裔。奥地利著名记者、作家。
2017年已读107:作为纳粹集中营犹太人后裔的作者,对战后一代纳粹子女的访谈。在这些访谈中,从一出生就被打上罪恶烙印的纳粹子女,与将自己视为命运的受害者、战争的牺牲品,而非灾难的制造者、残暴的刽子手的父母,形成一种紧张的对峙。这些在第三帝国崩溃后成长起来的子女,如何面对曾经行凶作恶、如今以谎言、沉默与欺瞒来应对自己的父母,也同样折射出他们如何看待自身“生而有罪”的血统,如何带着耻辱与秘密生活。在这其中,有人将父母视为英雄,为其抗辩;有人将父母看作被历史裹挟的普通人,为其叫屈;而最痛苦的是那些夹缠在徘徊不去的法西斯家庭中的孩子,从未见识过父母辉煌的他们却成了父母战后的牺牲品,背负着父母的罪恶,在与其决裂的过程中艰难新生 ,“父辈制造了这一切,我们只能面对这种命运。但或许,它也是一次机会”。
评分没有抽象的善,只有具体的善行。
评分2017已读034。200页的书,一天就读完。夹在对战时经历回避不谈的上一代与无辜的下一代之间,“愧疚的一代”确认自我的故事令人心绪复杂。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或成功或失败的努力。作为有罪者的子女和无罪者的父母,作为施害者的后裔,纳粹的孩子不能像受难的犹太人后代一样,正大光明袒露自己成长中的困惑,他们所受到的反向歧视令他们无法很好地自处。然而历史毕竟推进到新的时间点,他们或大或小的努力不应该被忘记。
评分14篇访谈,纳粹子女对父辈的认识各不同。父母回避不告知真相;爷爷高官被毙父窝囊孙不认账;阿根廷生同性恋恨纳粹高官父;胆怯刻板作恶的铁路父亲儿子成盗;姐褒弟贬父;铁手老父房子何来;市长父亲和肉店;童年法西斯;党卫军父充舅舅;电话实录;达豪军医后继有子;嫁给犹太人;门里法西斯;告发。
评分对比文革,红卫兵与被抄家的二代,三代都已成为社会主流,但是双方似乎都不怎么谈论,这导致了记忆的断裂和反思的缺失
世界无天生的善,也无天生的恶,所谓善恶,大约只是被教导出来的。小儿看似天真,反而容易残忍,因为还做不到感同身受。就算是成年人,在全民的精神浪潮中,也无法保留自身的意识独立。读完这本书,我看到这种悲哀,深入骨髓。 书中做过纳粹的父母,无一例外,都在掩饰自己在战...
评分《生而有罪》是一本纳粹子女访谈录,作者一共进行了四十几位的访谈,最后选取其中十五位编入此书。这是一本历史 · 纪实类的书籍,1987年部分章节开始在《明镜周刊》连载,在写作期间,第三代人已经成年,比写作时间之长更特别的是作者的身份——纳粹集中营受害者后裔。 联邦共...
评分没人喜欢杀戮,没人喜欢战争。但是过去的战争记忆,仍深深的烙印在经历者的心灵深处。父母这代人身上的战争创伤和记忆,真的不会影响子女们吗?我们关注战争时,往往会先把目光投向被害者。因为,人性本善。但是,刽子手身上难道就没有善良之处吗?生而有罪,讲述的是一个个纳...
评分战争之后,受害者视角常常会成为人们重申正义、弥合伤痕的一种方式。提及德国纳粹,提及二战,我们脑中常浮现出的是《安妮日记》、《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这些描述犹太人悲惨遭遇的作品。关注受害者的遭遇,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种政治正确。 然而在战后的德国,有一...
评分生而有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