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阎步克 魏晋南北朝史 政治制度 魏晋南北朝 秦汉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古代史
发表于2024-06-14
波峰与波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书采用“制度史观”,着重从“政治制度”与“政治势力”两方面叙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阐述了战国至秦中央集权的官僚帝国体制的创立,入汉之后的各项制度发展,魏晋以下的政治“变态”,北朝官僚行政的再度振兴等等;阐述了此期文吏、儒生、宗王、外戚、宦官、门阀、军人、寒人、部落贵族等各种势力的此起彼伏。对“制度”与“势力”的相互关系亦予提示,如文法吏与律令体制的关系,儒生与复古改制的关系,士族门阀造成的制度变态,鲜卑军功势力对官僚体制的振兴等。对“政治文化”也给予了充分关注,阐述了法家、儒家、黄老、玄学及北朝的“功绩制的政治文化”的政治影响。
阎步克,1954年11月生,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专业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主要著作有《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文明》《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译著《官僚制》《帝国的政治体系》,及史学论文百余篇。
第二遍,新版的手感太棒了。第二版前言是全书的纲目了,在田氏等将“人”所代表的“政治势力”研究已趋饱和之后,从“制”所代表的“政治体制”为着眼点与“人”结合,将整个时代的“波形”解构为“波”与“谷”,以窥政治体制的源流与变化。此书虽是普及本,但是内容还是很细碎,貌似有些部分还要重读。
评分大浪淘沙,当年北大社刊行的文明史普及读本中唯一再版的一本。可能与阎老师常年开设的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历程课相关,但作为“通俗读物”能通史性地总括思考线索也不负众望。前述课程在教务系统注册的英文名是History of Early Chinese Empire,可见始终以“帝国”的理想型考察中古史,第一章叙述帝国草创,二至六章描画帝国常态或波峰,七至十二章勾勒帝国变态或波谷,将通史课的时序转置为长时段内不同线索;在制度史观察中交织以政治制度理性构建、政治势力夺权消长、政治文化辩争波澜,是为制度“母波”下分解之“子波”。当年招生综合评价历史考“唐宋变革论”,有人猜是阎老出题,也许真是有执念的:“把唐宋两朝视为同一阶段,那么隋和唐初制度成就的划阶段意义,就更为凸显了。”也正是因此有意犹未尽之感。
评分一本不错的书。高中课本几乎照搬了此书观点。此书对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说明与分析,语言比较生动,分析也很细致,读后收获较大,对我国政治制度与思想,社会演变过程有了一些认识。
评分好气啊,现在才读到这本书,不然很多问题不会疑惑那么久!
评分“我们祈求人类理性的进步,尽管并不确实未来;同时在反观历史之时,无所回避,尽量正视并忠实描述。”挺悲壮了,中国暴力专制史的出口在哪里? 为何是秦汉,能成为中国政治文化模版的原初起点?读出一点文化决定论的味道,常态与变态的所有论述中都隐含了这个基本的预设。是模版的话,变革既能解读成“变态”,也能理解为逐步孕育发展的“常态”。如士大夫政治的建立是在秦汉帝国以后,书中认为它是秦汉模式中最晚建立的常态,给出的解释是政治体制的奠基先于政治文化。总之中国是个超稳定性连续性文明,说的不好听点是停滞论
继承了其师田余庆先生北朝出口理论的阎步克,致力于为北朝出口而提供更强有力的解释,当然他也未对南朝化一昧批判,而想通过以一种常态回归的叙述模式来兼容北朝出口与南朝化,这一做法是否成功暂且不论,但他为此而付出的努力值得肯定。全书主要讲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各个...
评分简评:当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如万里长城一样横亘在阎步克面前,后者唯一的选择似乎就是不思进取地搞个山寨版。 薛涌曾批评说,民国时学者寥寥几个字就可以说清楚讲明白的道理,现在一班学者写了N本书,千言万语依然是不知所云。阎步克编著的《波峰与波谷——秦...
评分阎步克老师的文笔自然是很不好的。他的许多书我都没有耐心看的下来。阎先生和邓小南老师据说是大学同学,他的许多观点还是十分具有启迪意义的,即便现在看也是如此。“唐宋变革论”和“魏晋封建论”自不待言,这已成为共识。就是中国政治文明的入口和出口一说也很富有见地。由...
评分听过阎步克老师的一堂课,再来看这本书,多少有些亲切感。先秦的儒法道、“奉天法古”与王莽改制等内容在阎老师的那堂课上听过,但这些内容在书中仅占其中一章。全书12章围绕政治制度、政治势力、政治文化三方面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文明。秦汉是波峰,魏晋南北朝是波...
波峰与波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