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藝術史 巫鴻 藝術 美術史 中國 藝術研究 書畫 海外中國研究
发表于2025-03-03
重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屏風入畫,畫入屏風。
集閤瞭準建築形式、繪畫媒材和繪畫圖像的多樣角色與模糊身份,屏風賦予畫傢絕妙的靈感,也給希望提供嶄新視角、探尋復雜路徑的美術史傢帶來契機與挑戰。
本書的研究將圍繞屏風展開,打破圖像、實物和原境之間的界限,涵蓋多種藝術和文化類型,從肖像與圖畫敘事到窺視與僞裝,探索屏風在中國藝術中的獨特地位,進而關注一個頗為宏大的問題——什麼是傳統中國繪畫?
答案在層疊縱深的空間之內,在亦真亦幻的畫屏之上,在綿聯展現的手捲之中。
巫鴻(Wu Hung)
著名美術史傢、批評傢、策展人,芝加哥大學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學習。1972—1978年任職於故宮博物院書畫組、金石組。1978年重返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攻讀碩士學位。1980—1987年就讀於哈佛大學,獲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隨即在哈佛大學美術史係任教,於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學亞洲藝術教學,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2002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並任主任,兼任該校斯瑪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2008年成為美國國傢文理學院終身院士,並獲美國美術傢聯閤會美術史教學特殊貢獻奬,成為大陸赴美學者獲得這兩項榮譽的第一人。
其著作包括對中國古代、現代藝術以及美術史理論和方法的多項研究,古代美術史方麵的代錶作有《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1989)、《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築中的“紀念碑性”》(1995)、《重屏:中國繪畫中的媒材與再現》(1996)、《黃泉下的美術:宏觀中國古代墓葬》(2010)、《廢墟的故事:中國美術和視覺文化中的“在場”與“缺席”》(2012)等。
將繪畫置於原境,以屏風這一媒材重新界定繪畫。與文人畫呈現畫傢心中的世界意圖不同的是,屏風再造又重塑瞭繪畫世界,它混淆瞭觀者、畫傢和人物的關係,完成瞭三者超越時空、既嚮內又嚮外的凝視和目光的交匯。
評分讀這本書是一次豐富的視覺之旅,作者選取屏風這個特彆的角度,考察屏風圖像在其繪畫語境中的功能和意義, 屏風可以作為三維空間中的物體區分建築空間,可以作為畫中所繪圖像構造畫麵空間、提供視覺隱喻,也可以作為一種繪畫媒材以供繪製圖畫。書中細讀瞭三幅共事於南唐宮廷的畫傢的畫,三種範式——《韓熙載夜宴圖》《重屏會棋圖》和《勘書圖》。 屏風像一句話中的分號,也像樂譜中兩個小節的連接符,還挺浪漫的。雖然還有不少不理解的地方,但跟著“讀”瞭不少畫,知道瞭不少隱喻,很滿足。
評分20歲最後一天藉來,是緣分也是意義。 把研究的重點聚焦於屏風(無論是畫麵中的屏風還是承載畫麵的屏風),可以看做一部視角獨特的中國繪畫史,特彆是對於《韓熙載夜宴圖》、《重屏會棋圖》等具體作品的解讀,給瞭我很大啓發。 還有忍不住感嘆一句書真的好精緻哦,紙質畫質手感都超棒~ 不過作者好像不太喜歡李煜(還有楊貴妃),對他的描述往往帶有強烈的貶抑色彩,在這點上我持保留態度。
評分兼顧圖像文本、實物語境和文化背景,立論細謹的同時又能勾連齣大格局。其中部分思考似乎與電影藝術有諸多共鳴。且不論仕女屏風的“窺視”、“物戀”之彆,《夜宴圖》的手捲展開本身便猶如一段曆時變化的長鏡頭、屏風對每個畫麵的區隔,乃至畫布之間的物理拼接又仿佛一組濛太奇。而《會棋圖》的重屏結構則好像一個精心構造的景深鏡頭……我們看到的世界和他們究竟有什麼區彆?智能手機、大熒幕乃至AR、VR的“重屏”為我們提供瞭怎樣新的觀看可能和充滿可能的世界?
評分開展前粗略刷一下。畫屏在中國古代美術中“三位一體”:它既是一種重要的繪畫媒材,又是可供近距離欣賞的以不同材料製成的物品,還是分割建築空間的構件。也就是說屏風擁有書畫、建築和器物的綜閤性能。有些觀點個人感覺猜測的成分更多,不過總體趣味性跟內容都很好。
一直希望能把宋人毛滂的《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一词引用一下,好吧,我很高兴终于有了这个机会: 一亩清阴,半天潇洒松窗午。床头秋色小屏山,碧帐垂烟缕。 枕畔风摇绿户。唤人醒、不教梦去。可怜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处。 词人的日子过得很不错,能在成...
評分日期:2010-06-26 作者:杜庆春 来源:文汇报 在读巫鸿的《重屏》之前,我好像已经完全忽略了我们身处的现实中“屏风”还有何种价值?它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对应的是窗帘、软隔断诸如此类的概念吗?这本书的主标题直指了这个物件,而“副标题”——中国绘画中的媒材...
評分书还是给人很多启发,但是因为某种原因核对插图出处时吓了一跳,我在笔记里写了,绪论里太和殿屏风被写作乾清宫的,汉墓壁画的出处也不对,线描图是原来考古报告中的吧,费唯美描了一遍就成她的了?!美术史家是不是也得注意点儿啊,如果所有的细节都有出入,那最后的结论会不...
評分来源:《广州日报》 杜庆春:北京电影学院 电影文学系 副教授 如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多少时刻是面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除却去美术馆、画廊这种特定场合之外,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些餐厅的装饰,而后是一些餐馆以拍卖一些字画作为吃饭时候的“余兴”。中国传统绘画还在何处现身?...
評分来源:《广州日报》 杜庆春:北京电影学院 电影文学系 副教授 如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多少时刻是面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除却去美术馆、画廊这种特定场合之外,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些餐厅的装饰,而后是一些餐馆以拍卖一些字画作为吃饭时候的“余兴”。中国传统绘画还在何处现身?...
重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