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社会学 人类学 阎云翔 乡土中国 中国 民族志 礼物的流动 社會學
发表于2024-06-22
礼物的流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天上下雨地上滑,
各人摔倒各人爬。
亲戚朋友扶一把,
酒换酒来茶换茶。
美国亚洲学会列文森奖得主 文化人类学教授 阎云翔 成名之作
生育、婚礼、拜寿、丧礼;定情、求助、付酬、拍马
世界上所有的社会都逃不开礼物交换。
从每个家庭都有的“礼单”出发,
一路洞察“人情”与“面子”,处于关系网络中的中国社会。
----------------------------------------------------------------------------------
《礼物的流动》是阎云翔根据其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专著,主要关注了人类学领域中一个十分经典的研究问题,即礼物交换。作者在黑龙江省一个农村生活了七年,并为撰写本书又两度回访。通过参与观察、深描等人类学方法,关注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礼物交换及其文化意义。阎云翔在更新了传统人类学关于该问题的经典解释理论的同时,也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非制度化”的特点,并探讨了农村社会的社会结构。
阎云翔,1954年生,师从著名学者张光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著有《礼物的流动》、《私人生活的变革》《中国社会的个体化》等著作。其中,《私人生活的变革》曾获美国亚洲学会列文森奖。
李放春(译者),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副院长。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硕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博士。
刘瑜(译者),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学士、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
结论值得重读,不知道现在的人类学礼物研究在哪些地方更深入了~(如果还原报导人方言的话就更好了,一点小遗憾)
评分现在我心中Yan老师的形象 已经跟Casper David Friedrich最有名的那幅山巅背影分不开了…
评分写的比费老的《江村经济》好,但结论似乎不如之后的《私人生活》有意思。装帧设计非常好看,可惜编辑的校对功夫也非常糟糕,129页的表格中有错别字,183页的表格中箭头方向错误,另外还有几处可能是译者输入出错的非常简单的病句,扣一星。
评分为了作业翻了一遍:梳理了礼物理论的发展,尤其后来学者对莫斯的礼物理论的批判,但是不够细致。通过中国一个村落的观察,进行“中国式”礼物交换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礼物交换和西方人类学的不太一样,有功能性,也有情感性。情感正是此前研究中被忽视的部分。
评分农村的礼物怎么在人际网络中流动?同阶层是双向流动,不同阶层主要是下层向上层单向流动,礼物向上层汇聚。书中展示并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中礼物的流动与其它类型社会的不同之处,还探讨了人情伦理、社会网络结构、社会等级、政治经济转型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书中故事真实而精彩,读完除了对中国社会更了解以外,还对建国、改开对中国的深刻巨变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心有戚戚。本书也改变了我对人情关系的一惯看法。
礼物是什么 礼物,是人们之间交流感情的重要媒介。例如为了表达友情、爱情、亲情,是人情礼物;为了委托别人办事,是关系礼物;也可以是表达一种仪式感、礼仪感,是场合礼物。 一、送礼的分类 本书一开始,是为了完成博士论文的目的,而且是用英文完成,因此一般的读者可能不好...
评分20180521 第一章 导论:人类学中的礼物与中国社会 摘: 1.“人类学的礼物交换理论主要源自马歇尔·莫斯的名著《礼物》。该书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什么是受礼者必须报偿的原则?所送的东西中有什么力量迫使受礼者要作出回报?” 2.萨林斯确定了决定馈赠与交换之一般属性的三个重...
评分 评分20180521 第一章 导论:人类学中的礼物与中国社会 摘: 1.“人类学的礼物交换理论主要源自马歇尔·莫斯的名著《礼物》。该书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什么是受礼者必须报偿的原则?所送的东西中有什么力量迫使受礼者要作出回报?” 2.萨林斯确定了决定馈赠与交换之一般属性的三个重...
评分在我看来,阎云翔自己的故事好像是一个交集:一边是美国式的个人成功故事,另一边是背着历史包袱的当代中国的缩影。一大一小,一个个人与一个“整体”,多多少少能显示出这两个国家的不同。他在下岬村待了七年,之前突然成了罪人的后代,然后就是饥饿和流浪,其时其人,与那些...
礼物的流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