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汪朝光 历史 中国近代史 近代史 民国 民国史 国民党 战略
发表于2024-06-24
和与战的抉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东北在抗战结束后中国历史演进的过程中扮演了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国共对东北的争夺,不仅关系到双方对东北的掌控,而且牵动双方的全盘战略部署,以至东北一度成为中国政治军事形势演进的焦点,并由此而影响战后中国的政治走向和大结局。本书以国际冷战和中苏关系、中美关系为大背景,以国共关系和国共对东北的争夺为研究基点,观察和讨论战后国民党东北决策的由来、制定、实施、影响及其利弊得失,并以此分析国民党何以最终失去了东北,从而也失去了在中国大陆的执政权。
汪朝光,1958年出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挪威卑尔根大学比较政治系、日本中央大学法学部、中国台湾“中研院”近史所访问学者,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打的是四星,内心想的是三星半。读的博论,内容应该和书相差不大。其实最根本的就一句话,国民党不可能在谈判桌上收回东北。这是意识形态和现实利益的必然结果。国民党其它的种种缺点其实都是枝节。同理,即使中共对马歇尔的调停寄予厚望,但是他最终还是会偏向国民党,哪怕是他有时显得很公正。一个成功的历史学家要具备很多条件,但我认为能不能把话说透是其中一项指标,在这一点上汪朝光明显不如邓野,所以这本书也只有三星半的价值。
评分打的是四星,内心想的是三星半。读的博论,内容应该和书相差不大。其实最根本的就一句话,国民党不可能在谈判桌上收回东北。这是意识形态和现实利益的必然结果。国民党其它的种种缺点其实都是枝节。同理,即使中共对马歇尔的调停寄予厚望,但是他最终还是会偏向国民党,哪怕是他有时显得很公正。一个成功的历史学家要具备很多条件,但我认为能不能把话说透是其中一项指标,在这一点上汪朝光明显不如邓野,所以这本书也只有三星半的价值。
评分三星半吧,写的没有吕迅的《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精彩。战后东北接收问题如果不放在45年后的美苏主导的国际格局来看,则认识不能精准。顺便说一句,如果不是专做这个方面的研究的话,看看序论,余论,以及参考文献就可以了。
评分《人际网络》一书中,几位大佬谈到了国共史研究中要避免成王败寇观念的影响,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毕竟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总归有因,本书从战后东北的接收问题着手以观国共成败之因,虽有“成王败寇”之嫌,但作者也充分分析到了共产党在东北的困境与失误之处,东北问题虽然表面是国共问题,其实质是苏美问题,苏联对于国共的态度的变化也端在美国的动态,国民党虽然早有人预料到了这样的局面,但却无实际的行动,或过于自信或激进主战,进退失据,步步错误,着着失败,而在整个内战过程中,这样的问题太多,难怪作者说从东北就能看到这场战争的结局,其言不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民党作为执政党受制于政治考量太多,共产党则可以做到在几大势力之中游刃有余,但一朝成为执政党,对外方面务虚而不务实的问题也比较多。 @2018-11-05 2
评分打的是四星,内心想的是三星半。读的博论,内容应该和书相差不大。其实最根本的就一句话,国民党不可能在谈判桌上收回东北。这是意识形态和现实利益的必然结果。国民党其它的种种缺点其实都是枝节。同理,即使中共对马歇尔的调停寄予厚望,但是他最终还是会偏向国民党,哪怕是他有时显得很公正。一个成功的历史学家要具备很多条件,但我认为能不能把话说透是其中一项指标,在这一点上汪朝光明显不如邓野,所以这本书也只有三星半的价值。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和与战的抉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