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戴锦华 电影 电影理论 电影批评 文化研究 艺术 电影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发表于2024-06-14
雾中风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当代文化研究和电影批评的必读经典
论述新时期中国电影文化的扛鼎之作
《雾中风景》涉及的电影现象贯穿了中国新时期20年历史——自1970、1980年代之交的斜塔望出,经过1980、1990年代之交的无地彷徨,绵延穿过整个1990年代,终了于新世纪将临未临之时。这是中国社会历史性转轨的20年,电影作为文化表征,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症候。作者以自己对这个时代的体认,依靠对理论武器的娴熟运作及对电影文本的敏锐感知,用绵密的意象,勾勒出这个时代的图景,已成为研究新时期电影的必备文本。
戴锦华,曾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现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兼职教授,并曾在美国、欧洲、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所大学任客座教授。从事电影、女性文学和大众文化的研究。专著有《浮出历史地表:现代中国妇女文学研究》《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电影批评》《性别中国》和Cinema and Desire: A Feminist Maxism and Cultural Politics in Dai Jinhua’s Works等专著十余种,译有《蒙面骑士》。专著与论文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日文和韩文出版。
三年后重读新版,感触良多。曾经仅只读出了繁复艰涩,虽然本次阅读也用了整整一月,但却有了更多的体悟。始于斜塔断桥,大量的语词重复及主观论述让人感到疲惫。但当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理论武器引入文本分析以后,视野的深度广度高下立判。缠绕的能指是绝佳的象喻,而所指则是思辨的黑洞,引力无穷。
评分那个时候的戴锦华真的是喜欢炫技,尤其是她用拉康式的语言分析80-90年代的中国电影。这本书实际上也是戴锦华对80年代和90年代的追忆,她在当时写的影评似乎也折射了那一代人的精神面貌。总得来说前面写得比后面要好,尤其是以陈凯歌和张艺谋为核心的第五代导演的确有着自己的核心问题意识,通过这本书回顾了一下老电影。那个时候的戴锦华相当于福柯、拉康、德里达、女性主义与中国电影的结合体,诡异而炫目。
评分最重要的电影研究者之最有影响力之专著
评分看到关键词,比如“空洞的能指”就能知道文章结论为何。有时觉得文化研究就是“伪概念”,用一个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有普遍效用的东西去证明一个具体的东西(电影)呈现的表征,当然是能得出(作者想要的)“正确”结论。能指毫无作用,而我们也不应该纠缠于能指与所指之间独有且被迫的对立。
评分高屋建瓴,笔力千钧,站在历史回瞻的高度,把握“官方”文化脉络与民间审美情趣的流变,梳理8、90年代国产电影,文笔繁复,语意精深,读来受益无穷,教科书级别的影评写作;与“伤痕文学”同根的第四代,根植素朴古典主义,以普通人的小故事记录大时代的变幻风云,对个人悲剧命运的关注规避对历史的质问与反思,一场集体性的青春祭,伤感而纤弱的斜塔式瞭望;作为“文革”精神之子的第五代,在西方文明和商业浪潮全面涌入的“美丽新世界”中,完成对父权的否定推翻与文化裂谷上断桥的修补重建;以影圈边缘人身份起步的第六代,注重历史叙事的个人化,独立制片,先锋手法,业余演员,呈现生活;女性角色一度失去精深性别,被意识形态化的道德秩序化;90年代之后分账片引发的思潮辩论,西方电影工业系统与商业运作策略对内地的冲击,资方介入的影响。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开端之作为定军山,其后经过大上海对电影的推波助澜,让电影事业红极一时,产生了一批知名影星,比如胡蝶、阮玲玉等人,也拍出了不少优秀的电影作品,比如《马路天使》、《火烧红莲寺》等等。后来因为政治因素的影响,电影一度衰败,随着政治思想的革新...
评分 评分我首先让你们看见。——大卫·格里菲斯 电影史上的奠基人美国著名导演格里菲斯的这句话,在戴锦华老师的解析看来是如此的朴素,却又是如此的到位。其中是电影呈现给我们的两种方式让我们看见,一种是把不可能的、你始终不可能用你的身体用你的眼睛在现实中去目击的奇迹,那就...
评分过去读只觉得概念牛逼。如今扎实学了一圈电影理论回来重读戴爷的代表作,觉得她在访美回来之后不仅开了国内“文化研究”电影研究一脉,而且用精神分析与拉康心理学重读第四第五第六代的作品,在当时真是非常有效而契合的。近20年国内的电影及其研究,到底还应用什么范式来处理...
评分雾中风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