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冯骥才 文革 回忆录 历史 口述 中国 中国近代史 传记
发表于2024-06-16
无路可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尽管这一切都已时过境迁,物去人非,连那个时代种种标志物都成了收藏品,但它在社会生活里和我的心里却还时隐时现,并使我不得安宁。
这一次,冯骥才讲述自己的“文革”十年
历史不是他者,它已是你生命深处的一部分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其文学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五十余种,其中《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等均获全国文学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等十余种文字,出版各种译本三十余种。
对于自己在文革中一些作为的反思(尤其是当时的写作),是很有意味的。但整体的纪事并不太出乎已有的了解。前两天刚读完《上海生死劫》,确实带来很大的冲击,而且相较之下老太太的叙事等等要更为出色。
评分文革是一些人不可触碰的岁月,但同时也是我们必须触碰的岁月。我们年轻,但已经苍老,亲历者需要用自己的笔去为我们书写那段历史,让苍老的我们不要让年轻的一代也变得苍老。反思文革,躲避灾难,从书写开始。
评分还行吧,几个小时就看完了,很少看他的作品,文笔功力就是这个水平吗
评分可拉鸡巴倒吧——口述史不是自述自写,那顶多叫讲故事或口头回忆录;旁人描写还不够,口述的材料要么可以与“历史事件”照应,要么可以成为“历史事件”的补充,而与“历史事件”产生正面冲突更是做文章的地方:是什么,都有谁,为什么,怎么办。肥肠遗憾,冯骥才要么没做到,要么做得一点都不好
评分一种实打实的恐惧,可是精神和爱,是在脑里赶不走的
冯骥才口述史第一本,是从不可说开始的。冯骥才是 42 年出生的,比起陈凯歌的 52 年出生,在不可说的几年里恰好是对立面。所以看《少年凯歌》时痛哭流涕,看《无路可逃》却是战战兢兢。他的文字不如陈凯歌那样富有文学性,可能是口述的缘故。 他说“可靠性和抗压性成正比”。在...
评分所有人都被绞入这革命机器中;所有人都有罪,罪名是"子虚乌有";所有人都在薄冰之上提心吊胆地生活(也许已不能称之为生活,而是苟且偷生),生怕坠入深渊。豁达的人苦中作乐蹚过这十年浑水,自尊的人自我了结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只是,太寒心罢。 始终记得木心先生的一句话:所...
评分 评分无路可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