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朱自清 经典 文学 中国文学 好书,值得一读 随笔 我想读这本书 国学
发表于2024-06-29
经典常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内容简介】: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编辑推荐】:
有效的阅读才不浪费生命,阅读经典才能扎知识体系的根基。
朱自清以通俗流畅的文字,按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从仓颉造字到《周易》《春秋》、四书五经、诗、文、赋的经典内容,是读者通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指南。
【名人推荐】
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鲁迅
因为这本书的引导,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叶圣陶
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 ——杨振声
朱自清(1898—1948),学者、现代散文家、诗人。1920年他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1925年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抗日战争结束后,他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代表作
《经典常谈》《诗言志辨》《新诗杂谈》《语文拾零》《背影》
从古到今,遍论经典之流变,诗文之沿革,引经据典,证己所言
评分这是一本有意思的读经典的书,翻开时以为会论据结论十足地陈述,实则将那些虽没有生命的文学形式,与生机蓬勃的各代人物有趣地融合在一起,让我读出一种“某种文学形式历经世代沧桑、命途多舛”的感觉。对于整体系统地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评分一本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通览,居然在工作了几年之后才读到,不过庆幸,终究是没有错过。培养自己一些中国文化的积淀,从这本书开始,可以免去一些弯路。
评分儒家的一些经典著作之渊源。朱自清文笔不错,看来不觉乏味。增加常识,现在半吊子的国学爱好者很多,避免被忽悠。比如你可以在需要的场合抛出“《尚书》某个版本是怎么来的”之类问题甄别一下对方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从而判断其发言可靠度。
评分对各类国学经典做了一个背景介绍和梳理,还是有些意思的,不过心不够静读起来略有些难以沉入,书很薄,半天就可以翻完。还是等多积累之后再重读吧。
看过《经典常谈》,好书。是朱自清为学生写的一本国学入门,那么简短的篇幅包含了如许容量,了不起。昨天阅报,人民大学成立了国学院,苦于无教材,真奇怪这么好的一本教科书为什么不直接拿去用? 我若有子,当以此启蒙国学。
评分这是我第二次翻看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之前看的是和朱自清先生的另一本代表作《文艺十六讲》收录在一起的。 “大家小书”系列就是有这样的好处,每一本书的篇幅厚度不是很大,捧在手里小巧而不沉重,但是收录的内容却都是名家的经典之作。 每次读朱自清先生的文字,总是...
评分朱自清先生,一直以来总以为朱先生散文是写得最棒的.没想到前些时候逛书店,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买了朱先生的这本<经典常谈>,一读吓一跳,原来先生的对小学的研究亦是灿灿然啊. 一直以来读先生的文章,从<背影>到<欧游杂记>,每每被先生那种平实的语言所感动.就如标题所言,先...
评分四大文明古国里边,中国是唯一不必冠之以“古”的国家。这是因为,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除了当时的区域与现在存在相似之外,其他的一切,人民、语言、文化都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而中国却是一脉相承,语言、文字、文化都是在继承中有创新、创新中再发展。现在的埃及人、...
评分看他们斗嘴——《〈经典常谈〉心裁》心裁 我一口气看完的书,不多;尤其是有营养的书。这本《〈经典常谈〉心裁》真可算个例外。 这本书,是“ 朱自清先生编写……栗强先生、宗平同学作疏作评”的(“宗平同学”代前言中语)。 朱自清先生是老相识,早便“久仰久仰”了...
经典常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