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黄仁宇 中国 中国史 黄仁宇作品系列 文学 中国研究 大历史观
发表于2024-06-28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增补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这是一部有关中国自先秦至元末历史的漫笔集。收入了黄仁宇先生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过的33篇文字,发表的时间自1987年年初至1989年夏天。作者用归纳法将史料高度压缩,用“大历史”观勾画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自先秦至元末,通过还原其人其事在历史关键处的作为,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因果以及现代型的经济如何在中国的土地上落脚。表彰了中国历史的自有特色,即经过各朝代及政治上分裂的阶段而前后连贯。
作者治史,每每从常人不经意的细节处入手,挖掘出极富启发性的新见,娓娓叙来,发人深省。
黄仁宇 (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退伍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纽约州立大学New Paltz分校教授(1968-198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1979年他离开教学岗位,专心写作,先后出版了《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以“大历史观”享誉华人学界。2000年1月8日病逝于纽约上州的医院中,享年82岁。
想说的太多,书太薄。
评分不必过分在意历史的细枝末节,不做基于道德的评价,更多是从经济上的发展趋势来解读历史,这种大历史的观点确实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评分小中见大的史纲读本。每一章节篇幅都不长,如一堂小课;而剖析明彻,打在历朝的“七寸”上,又能以大历史观一气贯之,读来清爽、喜欢。
评分以高度概括中国历史并加入大历史观思考的方式,这套方法论在黄河青山中也多有阐述。只是有个疑问,达成以数目字来管理事务的目标后,那么,是更容易被ducai还是更不会呢?我认为还需加上契约精神,法制传统,公民社会的发展。但至少发展的方向应该是没错的。他的观点大方向也没错。
评分如果要了解黄老的marco history,这本要比那本《中国大历史》更合适,事例+分析+理论的模式让人很容易就明白作者看待历史的角度,“marco”意味着中立和客观,代表着用“技术”和“发展”的视角观察历史,尽管完全跳出伦理评判的中国传统历史评价法,于中国历史之独特性稍显不妥,作者自己也强调此书绝非为了“翻案”而诞生,但毕竟还是为很多老生常谈的事件提供了新鲜意见,能帮助读史者多几分理性思考,书中涉及宋代的几篇是绝对的精华。
印象中,贞观之治的盛唐时期,长安城里五胡杂处,番邦前来贸易,无论疆域之广博,文化之灿烂,吏治之清明,都为此前所无,也让天朝子民此后对这一时期玄想感叹。十分令人诧异的是,通过史学家的考证分析,虽然这一时期中国各方面都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更煌煌然而为东亚文明的...
评分《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由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所著。全书历先秦至元顺帝为止。以时间为顺序,用叙述各朝代主要人物、事件的方式向读者讲述了中国的大部分的历史。 黄仁宇先生强调以“大历史”到观点来看待中国历史。他指出中国在进入封建时代以来主要有三个帝国时期。即秦...
评分黄仁宇的核心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缺乏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技术手段(用原话说就是缺乏“数目字管理”),以至于各种政策是自上而下凭空架设的。儒家向来重质不重量,认为只要有道德和“刚健有为”,就一定能成功,然而黄仁宇先生却一针见血地指出技术性缺陷不是可以单纯依靠...
评分不好意思,读完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去沽钩他更多著作,才知道先生已作古数年。因书而慕人,回想起如何知道黄仁宇,还是非典时老狗哥借给我一堆书看,其中吴思《潜规则》中多次提到先生的《万历十五年》,而且百般断章取义,旁征博引,不胜其烦,我当时就觉得陪你炒...
评分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增补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