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文化史 女性 黄兴涛 历史 社会学 语言·文化·语言学 文化 中国
发表于2024-07-26
“她”字的文化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胡适认为:“学问是平等的。发明一个字的古义,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本书从社会文化史的视角,围绕“她”字诞生前后的争议,尽可能多地呈现有关“她”字的各种“故事”,揭示关于“她”字的来龙、不同设计方案的争论、最早的书写实践、文化意图及其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认同问题的具体生动的过程历史,努力将“叙事”与“考证”相结合;同时以插图的形式,呈现当年“她”字及相关文字早期被实践或论争时的原始样态,以及运用者的风貌,希望能带给读者以真切的历史现场感,呈现“人”、“场景”和“历史内涵”多元互动的研究路径,堪称近年来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杰作。
黄兴涛,1965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清代和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曾出版《文化史的视野:黄兴涛学术自选集》、《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合著)、《文化怪杰辜鸿铭》、《闲话辜鸿铬——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康乾盛世历史报告》(合著)等。主要译著有《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自画像》、《辜鸿铭文集》(主持、合译)等。曾主编《西方视野的中国形象》译丛、《文化名门世家丛书》、《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清史编年》(副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副主编)、《西学与清代文化》、《清末民国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科学兴起》等。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一个字看一段史
评分一个字看一段史
评分本来以为是关于女性主义什么的,后来发现大多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的,稍有些小失望。视角非常新颖,让我稍感吃惊的是原来在民国女权主义者眼里,“她”字是含贬义的。然经过一系列发展和嬗变后,“她”字的产生将原来代表国家的“君父”变成了“祖国母亲”,为女性这一性别的渗透了更多的文化空间和文化意义。附录关于文化史的省思也蛮有启发性的。
评分一个晚上就能读完的小史,纠正了很多过去自己似是而非的印象,比如,我以为刘半农是最早用“她”字的,但其实是康白情和俞平伯;我以为鲁迅比较惯常地用“伊”,但其实在23年他转向了“她”。从更深的层面上讲,语言是社会的语言,而不是语言学家的语言。社会急剧变动的时期,语言也会急剧变迁,很多时候都不完全是一个学理的问题,还牵涉着人们的种种观念和追求。我感觉到这些年汉语的变迁非常迅速,应当也折射出我们的社会是具备某种活力的。
评分一个“她”字,可以引发“男女平等”的争论,又掀起民族主义的浪潮,为何能够在当代留存,作者娓娓道来。从小处出发,讨论大命题,材料详实,论理充分,值得详读!
早已习惯用“她”字的21世纪,又有多少人知道,“她”字的确定使用不过才90多年,起因由于英译汉,从汉语中无法找到对应“she”的汉字而拉开“她”字被发明的序幕 1822年,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在《英华字典》中,指出在汉语中没有对应“she”的词汇,后谈到提及某妇女...
评分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一书,是为女性新名词“她”字书写的历史,本书介绍了“她”字的出现,关于女性新名词的争论,对“她”字的认同过程和理由。该书是陈寅恪先生“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理念的成功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是与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密切相关的,关于翻译中...
评分选题新颖别致,材料详尽,论述清晰,虽略显冗杂拖沓,但瑕不掩瑜。 一个“她”字,既属语言文字,又涉及社会意识、政治形态,其创立参与了白话文运动与新文艺运动,而确立过程中还要细化到考察具体的语音习惯、语体色彩和排版印刷,确可称为文化史。 前半部分讨论女性第三人称...
评分增订版再记 拙著《“她”字的文化史:女性新代词的发明与认同研究》已经出版五年了。五年来,该书得到了许多相识与不相识的学者的鼓励,也获得了多项意想不到的奖励。这样一本为“她”字做“传”的小书,能有如许影响,老实说早已超出了自己曾经有过的期待。特别让我欣慰的是...
评分因为选了女性史相关的题目,便找来本书读了,在序言中方维规先生的一句话便给了我警醒,“最后我要强调的是本书的材料工夫。不管是‘历史考古学’还是‘历史语义学’,材料是重中之重;更何况为一个字写一本书,没有充足的材料是不行的。只有材料翔实,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东...
“她”字的文化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