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黄仁宇 历史 明史 财政 经济史 经济 历史学 中国历史
发表于2024-06-18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英文原版初版于1974年。作者以明实录、明人奏疏笔记、明代地方志等史料为基础,充分吸收了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欧美、日本的研究成果,对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财政与税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黄仁宇是对明代财政政策作出全面说明的第一人,对许多新发现的细节性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历史性透视。
黄仁宇 (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相比于《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本书缺少故事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但却也是一部很值得一读的书。 黄老一贯地强调明朝这个王朝高度的集权性,但在行政技术上却又无法很好地管理它下辖的一切,而财政就是这其中的很突出的一个方面。 相比于其他王朝,明朝并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财政体系,实际支付的银本位也长期没有获得合法地位。 税率不高,以至于国家无法有效支付官吏的薪资,官吏也通过各种方式层层剥削百姓,形成了虽然税率低,人民却越来越贫困的事实。 好不容易出来的改革者张居正,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影响力也是昙花一现,未能触及根本,结果在他死后被清算。而且还造成了朝政官员的分裂。 内容庞杂翔实,既是本书的优点,因为其真实可信,细节详尽,却也导致了本书略显枯燥的缺点。
评分这不是通俗历史读物,必须先了解很多名词才能读懂。几乎把明朝财政制度批得一无是处。也许和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研究环境有关系。另外,参考文献格式相当地不规范。
评分许多名词没有给出解释,只能囫囵读个大概。用作者于书中的一段话概括如下:明朝力图在一个广大的帝国内强制推行其野心勃勃的中央集权的财政制度,这种做法超出达到这种程度的技术水平。这种技术水平包括实际的技术手段和专门的经济知识。表现为交通运输、信息交流以及其他服务性事业,货币和银行规则,会计统计和数据保存的技巧,甚至官员的心态。
评分毕竟是专业论文
评分相比于《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本书缺少故事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但却也是一部很值得一读的书。 黄老一贯地强调明朝这个王朝高度的集权性,但在行政技术上却又无法很好地管理它下辖的一切,而财政就是这其中的很突出的一个方面。 相比于其他王朝,明朝并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财政体系,实际支付的银本位也长期没有获得合法地位。 税率不高,以至于国家无法有效支付官吏的薪资,官吏也通过各种方式层层剥削百姓,形成了虽然税率低,人民却越来越贫困的事实。 好不容易出来的改革者张居正,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影响力也是昙花一现,未能触及根本,结果在他死后被清算。而且还造成了朝政官员的分裂。 内容庞杂翔实,既是本书的优点,因为其真实可信,细节详尽,却也导致了本书略显枯燥的缺点。
暑假在北京的时候经秋姑娘推荐在万圣买了这本书,回学校之后却一直放在书架上,没能抽出时间来看。考完G之后,终于有了点闲暇,于是就用以前每天早上背单词的时间,每天一点地读完了。对于一个既非财税专业又缺乏正规史学训练的读者来说,这样一本财税史专著并不好读。在读书的...
评分干货满满。好专业。感觉只看懂了50%,需要二刷三刷,自然也没什么可置喙的。没有想到明朝的经济这么羸弱。本来我还以为明朝经济很发达来着,现在看来,明朝就只剩文化发达了。看完这本书,明白为什么说清朝是历史的倒退了,因为他全盘接受了明朝的制度,只有小小的修改。而在明...
评分这本书是研究明代整个财政制度的,应该是黄仁宇写得最扎实的一本书。前两章比较粗泛,自第四章之后有许多细节性的资料,值得研究税赋制度的人的注意。 黄的这本书,idea 很好,但是理论论证和对史料的裁剪不够清楚、明白。而且,如果明朝因为定额税收制度和技术能力的不足而崩...
评分这本书是研究明代整个财政制度的,应该是黄仁宇写得最扎实的一本书。前两章比较粗泛,自第四章之后有许多细节性的资料,值得研究税赋制度的人的注意。 黄的这本书,idea 很好,但是理论论证和对史料的裁剪不够清楚、明白。而且,如果明朝因为定额税收制度和技术能力的不足而崩...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