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黄仁宇 历史 历史地理传记 深入浅出 H黄仁宇 *三联@北京* 随笔 独到
发表于2024-06-18
地北天南叙古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在《地北天南叙古今》中,他描绘了个人生涯中的逆旅屐痕月旦人物。一支笔出入古今,游刃有余。疑似没有章法,却又恍若写生的绘卷,历历如在眼前……《地北天南叙古今》是八十年代为我们引进大历史观点的黄仁宇博士重新尝试的书写角度,他悠悠然出入于历史的边缘和侧后,以充满魅力的写作方式为我们剖析人世间的种种因果关系,值得再三阅读与深思。
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战日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
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历史的微光
评分《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部分记录的是黄仁宇在缅北战区的见闻记录,积极乐观,真实生动不夸张,是我第一次读到在缅甸对日作战的材料。《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属于回忆性散文,含军校生活、田汉、张学良、孙立人、阙汉骞、费玉清的回忆。《方知大藩地,岂曰财富强》部分莫名其妙的放了含《怎样读历史》在内的三篇文章。《江淮渡寒食,京洛缝春衣》是对威尼斯、瑞典、挪威等欧国的思考。《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部分是对萨达姆、克伦威尔、霍布斯等人的小传评论,略觉无趣。行文实在不能够积极地欣赏,句子用的太谦绕,读着不畅快,后面九十年代为《中时晚报》写的专栏,借古应当时,今读无趣,为凑出一本书而出,良莠不齐。
评分远不如《万历十五年》也。
评分老早读过,在那刚迈出课本藩篱的时候
评分这本书前多半好读,后面有的篇章是应景的。我读完的黄先生书才只有两本,大历史观是认同的,别的没什么体会,只觉得他很多时候是从心出发而写的,只是涉猎庞杂,最后点题时下手比较硬。
作为枕边小书断断续续的读完了。上海书展时特地找到三联展台,生活读书新知,在这个出版物废纸居多的年代,一直认为三联出品必属精品,也确实。因为读过万历十五年,决定买下黄仁宇的这一套。此书没有万历的晦涩专业,也不囿于中国大历史的单一主题,而正如书名所言,地北天南...
评分或许他不知道“修德”的中文含义。或许他知道中文含义但以为他自己对得起自己的中文名。 但是不曾有信息显示他如他业师老费一般,晚年忏悔,改弦更张。 可叹!误华者甚。
评分看了黄仁宇的大部分著作,感觉黄念念不忘并引以自豪的是其在抗战期间于国军服役中的见闻种种。 个人认为其研究史学的出发点:中国在基层难以从数目字上管理,不得已用道德、纪律等替代法律约束,与其个人经历验证息息相关。同时,这番底层草莽生涯也是黄在历史学人中独树一帜...
评分这本书收录的都是黄仁宇先生的旧作回忆、游记时评,可读性颇好,多数文章都以他的史学眼光写出,于一时一地的情况之中,更说出背后的种种缘由故事,发展逻辑,读起来是饶有趣味的。不过也有一些文章核心观点不太鲜明,或许是游记时评文章无法避免的发散性所致,取舍则在读者自...
评分或许他不知道“修德”的中文含义。或许他知道中文含义但以为他自己对得起自己的中文名。 但是不曾有信息显示他如他业师老费一般,晚年忏悔,改弦更张。 可叹!误华者甚。
地北天南叙古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